认识中药,每日一药之牵牛子

APP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s://www.edunews.net.cn/2021/ywbb_0912/131570.html

别名:黑丑、白丑、二丑、喇叭花。

性味:性寒,味苦;有毒。

成分:含牵牛子甙(树脂甙类)、脂肪油、有机酸等。

功能主治: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蛔虫、绦虫病。

归经:归肺经、肾经、大肠经。

用法用量:3~6g。水煎服。研末吞服,每次0.5~1克,每日2~3次。

来源:为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或圆叶牵牛的干燥成熟种子.

资源分布:生于山野灌丛中、村边、路旁;多栽培。全国各地有分布。

炮制牵牛子:取原药材,拣去杂质,用清水洗净泥土,晒干。炒牵牛子,取牵牛子,置炒药锅内,用微火加热翻炒至微鼓起、透香气、显火色时,取出,摊凉。成品偶见焦黄色。炒后,可缓和其利水通便的作用。

牵牛子含棕榈酸、赤霉素甲3、赤霉素甲20、赤霉素甲26、甲27,牵牛子酸丙、丁等。虽有小毒,但可治水肿、痰满喘咳、便秘、蛔虫、?虫、脚气等症。孕妇及气虚脾虚者忌服。

治三叉神经痛偏方

清代名医叶天士,妙手回春治中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rencaibaoshe.com/zyxg/89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