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姜是调味料,又是一味常用中药材,其功能

干姜又名白姜干,生姜为姜科植物姜。冬季茎叶枯萎时挖取,去净茎叶、须根、泥沙,晒干或微火烘干。本品呈扁平块状,具指状分枝,分支长3到7厘米,表面灰黄色或浅灰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及明显环节。干姜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可入药。

干姜味辛,性热。功能温中驱寒,温肺化饮,回阳通脉。用于:

1.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之脾胃寒证。如冷明显者,可配吴茱萸、高良姜;胃寒呕吐配半夏,久泻久痢配赤石脂。若脾胃虚寒者,需与补气健脾之党参、白术同用。至于中寒客热而致脘痞吐酸、腹痛泻痢,可与黄连同用,以温里清热,调和脾胃。

2.寒饮伏肺,形寒肢冷,痰多清稀之咳嗽气喘。本品既能温肺而化寒饮,又能温脾以杜生痰之源,有标本兼顾之作用,常配麻黄、细辛、五味子等同用。

3.阳衰阴盛,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之亡阳症。以本品配附子,能增强回阳救逆之功,并可减低附子毒性,凡亡阳症而见下利清谷者尤为必用之药。此外,本品尚可用于寒湿痹痛,腰重足冷,阴疽冷疮,难溃难敛等症。

民间选方:

1.治脐腹冷痛,干姜一两,吴茱萸、砂仁各三钱。水煎服。

2.治太阴病自利不渴,寒多而吐,腹痛,脉沉细,中寒霍乱,胃中寒饮,喜唾涎沫。人参或党参、干姜、甘草、白术各三两。上述药和成丸,日三次温水服之。

3.治肺寒留饮,咳嗽,喜唾,胸满喘逆,石苔白滑,脉弦迟。茯苓四两,甘草、干姜、细辛各二两,五味子半升。水煎,分六次服,日三次。

4.治流注、附骨疽,内硬不消,骨寒而痛,筋缩不伸者,干姜、白芷、肉桂、草乌等分为末,热酒调敷。

5.治疮面化脓性感染,干姜粉50克,枯矾15克,用蒸馏水调成糊状,敷于创面上,覆盖无菌敷料,每日换药一次。

6.治口糜,干姜、黄柏各等分。各研末共和一处研匀,温水漱口,干搽口内。7.治扭伤干姜、羌活各9克,姜黄、栀子各15克,黄大、樟脑各6克。共研细末,调成8%凡士林软膏。涂于患处,纱布盖,每日换药一次。

8.婴幼儿秋季腹泻,取干姜、肉桂、丁香分别研末过筛,等量混匀,瓶装密封备用?用时先用盐水棉球将患儿脐窝擦净,后将药粉填入脐中,以平为度,胶布固定。两天换药一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rencaibaoshe.com/zyjs/1144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