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传说荔枝核

古诗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起吃荔枝,人们常常将荔枝核随手丢弃,实为可惜,殊不知荔枝核也是一味中药,并且还有个脍炙人口的传说,据说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关。

相传,七月的一个炎炎夏日,白居易正在家中修改诗稿,有位南方的诗友前来看望。

“白兄多日不见,近来可好?”

“承蒙林兄挂念,白翁每日饮酒作诗,不亦乐乎。”

“此次从老家特意带来荔枝,请白兄品尝。”

“多谢林兄一番心意,此乃岭南珍品。”

“白兄所写《长恨歌》中,贵妃娘娘最爱吃的便是这荔枝。”

“这荔枝甚是可口,此乃人间美味,真是:‘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润胜莲生水,鲜逾橘得霜。’”

“好诗!好诗!”

两人见面后,你一言我一语。

这时,白居易的妻子春兰端茶进来,见桌子上摆着许多荔枝核觉得扔了实在可惜。于是,就用纸把荔枝核包在一起,随手放在桌子上,时间一长也就忘掉了。

一个月后的一天早上,白居易因受凉腹痛不止,直冒冷汗,春兰急忙去郎中家里问病取药。

春兰说:“大夫,大夫,白大人腹痛不止,请先生赶快医治。”

大夫见是白居易夫人来到,便说:“夫人莫急,慢慢说来,白大人具体病情如何?”

“大人前几日受凉,今日突然腹部疼痛,腹壁还有肿块,咳嗽不止,感觉胀气难受。”

“大人可能是疝气病发作了,无妨,我开些中药,服用几日,调理即可。”

春兰回家后,顺手将药包放在桌子上,不小心和桌子上包荔枝核的纸包放在了一起,便烧水去了。煮药时,无意间把药包和荔枝核一起倒入了药锅中。药煎好后,随即让白居易服了下去,不料想,第二天白居易腹痛便不再发作,第三天就痊愈了。

二人前往郎中家表示感谢,白居易见到郎中后说:“多谢郎中医治,真是药到病除,妙手回春。”

“这么快就好了?按理说可需要些时日。”大夫心想。

春兰说:“大夫,你给的两包药,一服用就立刻见效。”

大夫说:“可我记得只有一包。”

春兰说:“一包?可我煎的是两包,我想起来了,一定是我把荔枝核也放进去了。”

“难道说荔枝核对我这病也有作用?”白居易心想。

大夫说:“看来这荔枝核是治疝气病的良药。”

此后,郎中便开始使用荔枝核治疗疝气患者,效果极佳。直至后来白居易到京城做官,将荔枝核能治疝气的方子告诉给了当朝御医,荔枝核才得以被御医编修入“本草”中。就这样,荔枝核作为一味中药流传下来。

荔枝核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产于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夏季采摘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和肉质假种皮,洗净,晒干,生用或盐水炙用,用时打碎。

《本草备要》记载:“荔枝核入肝肾,散滞气,辟寒邪,治胃脘痛,妇人血气痛。”中医认为,荔枝核味辛、微苦,性温,归肝经、胃经,具有行气散结、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寒疝腹痛、睾丸肿痛等。

荔枝核,主入肝经,味辛能行,味苦能泄,性温祛寒,具有疏肝理气、行气散结、散寒止痛之功效。若治疗疝气腹痛,荔枝核可与橘核、山楂、枳壳、乌药等配伍;若治疗睾丸肿痛属湿热者,荔枝核可与龙胆草、川楝子、大黄等配伍;若治疗肝气郁结、肝胃不和之胃脘久痛,荔枝核可与木香研粉服用等;若治疗肝郁气滞血瘀之痛经及产后腹痛,荔枝核可与香附、川芎、当归、益母草等配伍。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荔枝核含甘氨酸、皂苷、鞣质等,可使血糖下降,肝糖原含量亦显著降低;其所含α-亚甲环丙基甘氨酸有降血糖的作用。荔枝核水或醇提取物、荔枝核油具有调血脂和抗氧化作用,能降低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提高抗氧化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荔枝核水提取物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有抑制作用。

(作者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rencaibaoshe.com/zyxg/117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