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抗癌中药介绍补气益气药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可见,“阴”与“阳”是构成天地之间万物的原始物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样在中医学所倡导的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也是以“阴、阳”作为总纲的。可见,“阴”与“阳”的概念在中医学里也是非常重要的。

清代乾隆时期的进士沈孝瞻先生,在其著作《子平真诠》中有言:“天地之间,一气而己。惟有动静,遂分阴阳”。

他认为“阴”与“阳”还有其自身的原始物质,那就是“气”。如果由此推论的话,那么“气”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物质本原,也是天地之间最重要的物质。

中医学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其理论体系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的影响,融合了道家关于“气”的理论,所以,“气”在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中也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医理论关于“气”的功能,大概可以归纳为“推动、温煦、防御、固摄、营养、气化”等几个方面。详细来说,就是参与了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体温维持;促进吸收功能,为机体提供营养,并促使脏腑、组织、器官正常工作;抵抗外邪入侵、并进行适当的自我修复等一系列的充满正能量、绝对主旋律的活动。难以想象,如果没有了“气”的这些作用,那我们人类就真的变成行尸走肉了。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内因和外因难免会损耗到我们机体“气”的力量,影响“气”的功能,在这种时候就需要服用可以补气、益气的中药来进行治疗了。例如益气固表,补中益气,益气健脾,温阳纳气等等,下面就来介绍几种临床常用的补气益气类中药。

黄芪

味甘,性微温。

归肺、脾经。

补气固表,托疮生肌。

用于体虚自汗,久泻,脱肛,子宫脱垂,体虚浮肿,慢性溃疡,疮口久不愈合。

人参

地精、玉精。

味甘、微苦,性平。

归脾、肺、心经。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

大枣

味甘,性温。

归脾、胃经。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心悸,失眠,盗汗,妇人脏躁。

白术

于术、冬术、浙术、种术。

味苦、甘,性温。

归脾、胃经。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黄精

龙衔、太阳草、土灵芝、老虎姜、鸡头参等。

味甘,性平。

归脾、肺、肾经。

补中益气,润心肺,强筋骨。

用于虚损寒热,肺痨咳血,病后体虚食少,筋骨软弱,风湿疼痛,风癞癣疾。

注意事项

补气益气药物性多温燥,阴虚者需慎用,或配伍其他药物使用;如需用药,请在专业中医师辨证指导后服用。

图片来源:网络

我们是谁?

中医肿瘤专家团

我们在哪里?

诚铭健康!

怎么联系我们?

看下图!

长按识别上图







































拉萨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复方斑蝥胶囊价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rencaibaoshe.com/zyxg/9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