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服用时间有哪些特殊性
中药的服用时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前人认为,“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服药,药气消则进食,所谓食前食后盖有义在其中也”。意思是说药物不宜与食物同时服,二者必须相隔一段时间,等食物消化后再行服药,或等药吸收后再行饮食。因此,一般中药汤剂可在两餐之间服,即上午10时,下午3时左右各服一次。如果因工作关系,白天无空服药,也可临睡前服一次,次日早晨再服一次。
对于不同病情,不同的方药也有其特殊服用方式,现根据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1、空腹服
又称“平旦服”。驱虫药与治疗大便秘结的药物均宜清晨空腹服。其目的是为了使药物不被肠内容物稀释,保持较高的药液浓度,便于药物直接接触于虫体,以利虫体排出。否则腹中装满食物,药物被冲淡,效果就差,甚至无效。攻下药空腹服可使药力直接刺激肠壁,使之蠕动增强,或软化硬结的大便,以致产生泻下作用。
2、饭前服
肝、肾及肠道疾病,宜饭前服药。滋补调理性药宜在饭前服,使之充分吸收。
3、饭后服
眼病、晕眩、咽喉疾病,宜饭后服。散风祛湿或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亦宜饭后服,这样可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饭后一般隔30-60分钟为宜。
4、睡前服
治疗失眠的镇静安神药宜睡前服,以利适时入睡。
5、其余服法
治疗痛经药,一般宜在行经前5-7天开始服药;治疗疟疾的中药,宜在发作前2小时服用;治疗感冒的解表药不拘时间,将煎的药液即刻服下;急重病人服药可不拘时间。
翻开典籍,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记载;翻开名著,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中药名字跃然字里行间;打开电视,常常可以看到“五禽戏”仍在老百姓中间流传;来到民间,常常听到种种中药的传说;医院学校,常常碰到教师在讲解“杏林”、“悬壶”的由来;走遍名山大川,到处可以看到“阴阳太极图”的图形。在中医药宝库里,到处都充满着文化与学者气息,种种中药、种种中成药,或者一方一法,都会留下种种传说,充满神奇。
跟随“康美中药养生”的脚步,走近中医药的世界!学习中药文化,养健康人生!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rencaibaoshe.com/zysc/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