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鱼腥草中药介绍

黄连

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

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

本品大苦大寒,清泄而燥,药力颇强,主入心、胃经,兼入肝与大肠经。作用偏于心及中焦,善清心胃之火,除中焦湿热,为治湿热火郁之要药。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1)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

(2)热病高热、烦躁、神昏,内热心烦不寐,胃火牙痛、口舌生疮

(3)肝火犯胃呕吐吞酸

(4)血热妄行吐衄,痈疽肿毒,目赤肿痛,耳道疖肿,湿热疮疹。

黄连配木香:黄连苦寒,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木香辛苦性温,功能理肠胃气滞而止痛。两药相合,既清热燥湿解毒,又理气止痛,治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每用。

黄连配吴茱萸:黄连苦寒,功能清热燥湿泻火;吴茱萸辛苦而热,功能燥湿疏肝下气。两药相合,既清热泻火燥湿,又疏肝和胃制酸,治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

黄连配半夏、瓜蒌:黄连苦寒,功能清热燥湿泻火;半夏辛苦而寒,功能燥湿化痰、消痞散结;瓜蒌甘寒,功能清热化痰、利气宽胸。三药相合,既泻火化痰,又消散痞结,治痰火互结之结胸证效佳。

内服:煎汤,2-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生用长于泻火解毒燥湿,清心与大肠火。酒炒引药上行,并可缓和苦寒之性。姜汁或吴茱萸炒,则苦泄辛开,缓和其苦寒胃之性,并增强降逆止呕作用。吴茱萸制又治肝郁化火证。

本品大苦大寒,过量或久服易伤脾胃,故内服用量不宜过大,也不宜常量久服,胃寒呕吐或脾虚泄泻者忌服。

根状茎为著名中药“黄连”,含小檗碱、黄连碱、甲基黄连碱、掌叶防己碱等生物碱,可治急性结膜炎、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肠胃炎、吐血、痈疖疮疡等症。根茎含小檗碱5.56%~7.25%,黄连碱,表小檗碱,小檗红碱,掌叶防已碱,非洲防己碱,药根碱,甲基黄连碱,木兰花碱,阿魏酸,黄柏酮,黄柏内酯。

本品有解热、抗菌、抗病毒、抗原虫、抗炎、抗过敏、增强免疫功能、抗肿瘤、抗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降血压、抑制胃肠平滑肌、抗溃疡、利胆、降血糖、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抑制中枢等作用。

鱼腥草

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新鲜全草或干燥地上部分。

辛,微寒。归肺经。

本品质轻辛散,微寒清解,专入肺经。既清解透达,善清热解毒、

排肿消痈,为治肺痈之要药;又兼通利,能利尿通淋,为治热涩痛所常用。

清热解毒,排肿消痈,利尿通淋

(1)肺痈咳吐脓血,肺热咳嗽痰稠

(2)热毒疮疡,湿热泻痢

(3)热淋涩痛

鱼腥草配伍车前子鱼腥草清热利尿;车前子滑利窍道.二药相伍,有清热利水通淋之功效,用于治疗湿热蕴结膀胱之小便淋涩热痛者.

  鱼腥草配伍桔梗二者皆可排脓消痈,但鱼腥草尚能清热解毒;桔梗则可宣肺祛痰.二者伍用,相得益彰,共奏清热解毒、消痈排脓之功效,用于治疗热痰壅肺引起的肺痈咳吐脓血、胸膈满闷者.

  鱼腥草配伍蒲公英鱼腥草解毒排脓;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二药相伍,解毒之力增强,用于治疗热毒疮疡、红肿热痛者.

  鱼腥草配伍桑白皮鱼腥草清肺热而消痈;桑白皮泻肺热而止咳平喘.二者合用,有清泻肺热、止咳平喘之功效,用于治疗邪热壅肺、宣降失职之咳喘气急、身热不退者.

内服:煎汤,15-30g,鲜品加倍,不宜久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

蕺菜性寒,凡属脾胃虚寒或虚寒性病证者均忌食。

地上部分含挥发油、内含抗菌有效成分癸酰乙醛,月桂醛,a-蒎烯和芳樟醇,前两者并有特异臭气。还含甲基正壬基甲酮,樟烯,月桂,柠檬烯,乙酸龙脑酯,丁香。通常所说的鱼腥草素指的是癸酸乙醛的亚硫酸氢销的加成物。另含阿福甙,金丝桃甙,芸香甙,绿原以及β-谷甾醇,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叶含槲皮甙,花和果穗含异槲皮甙。

本品有抗菌、抗病毒、抗炎、利尿、增强免疫功能、抗肿瘤、镇咳平喘、镇静等作用。

赞赏

长按







































北京专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rencaibaoshe.com/zysc/36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