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丨这才是立冬时节最该做的事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 http://www.wzqsyl.com/bbzs/bbyd/

中国传统节日

国搜话节气之立冬

立冬只知道吃饺子?古人可比你会玩多了

今日立冬,“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晚秋的景象并未完全消散,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冬”,就已猝不及防地伴着寒意登场了

“冬”的字形演变

甲骨文的“冬”字就像一条两端打结的的纪事绳,表示终结;

金文演变成牢笼里面一个“日”字,意指封闭日光而寒冷;

小篆去“日”加“冰”,突出下霜结冰的季候特征;

隶书将字形中的“牢”变体,并将“冰”简写成两点,形成“冬”字雏形。

北方孟冬月南方小阳春

北方:寒风乍起,正是“水结冰,地始冻”的孟冬之月。

饺子

涮羊肉

南方:晴朗无风之时,常有温暖舒适的“小阳春”。

咸肉菜饭

四物鸡

立冬习俗

迎冬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古时此日,天子会亲率三公九卿出郊迎冬,并有赏赐群臣冬衣、抚恤孤寡之制。民间也有饮宴、卜岁、制备冬衣等习俗。

补冬

中医认为,秋收冬藏,立冬用多味中药熬制膏方,能补足阳气抵御外邪。因此,民间素来有立冬吃膏滋进补的养生习俗。

酿酒

立冬过后水体清冽、气温低,正是酿酒发酵的好时节。江南民间的“冬酿酒”便是农历十月酿造的,根据酒中添加食材的不同,还有“丹桂黄”“竹叶青”“玫瑰红”等雅称。

自古立冬多诗情

秋尽冬来,在这萧瑟沉寂的最末一季,最美的景致遇见最温情的诗。

咏枫

晚秋初冬的红枫,历来备受文人喜爱。

杜牧曾作诗云:“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天气微寒,霜着于树,红叶参错,艳比二月的春花。

清代诗人王友亮也曾感叹“枫叶秋林烧入云”,可见这漫山红叶层林尽染的迷人气势。

颂梅

仇远在《立冬即事二首》中写道:“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细雨生寒、草木青黄之季,独闻一缕梅花香,为初冬带来丝丝暖意。

王安石的五言绝句被传诵至今:“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寥寥几笔,用水墨画中留白的意境,渲染出梅花凌寒开放的高洁姿态。

赏残荷

寒冬飘至,荷塘无声凋零。李商隐就对残荷深情不减,曾写下:“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尤其这雨滴残荷的点睛之笔,无言中别有一番写意情韵。

最是初冬风雅时

这几件简单轻巧的风雅事,能给凝固的冬夜添一笔暖意。

品香夜读

袁枚诗言:“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寒夜熏炉品香,在迂回缭绕的香云中挑灯悟道,流露出古人的闲适之美。

夜读与冬寒的绝佳搭配,尽现清代女诗人席佩兰的诗句之中:“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一言撩拨出千古文人佳客的夜读梦。

雪水烹茶

夜色方浓,南宋诗人杜耒烹茶待客:“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炉火温情,煮沸了微熏的诗意;茶汤香熟,浇褪了渐盛的寒意,煮茶论道间笑谈人生。

唐宋以来的品茶者皆认为,以雪水烹茶乃高人雅事,陆游为此特意作诗一首“雪液清甘涨井泉,自携茶灶就烹煎。一毫无复关心事,不枉人间住百年。”

踏雪寻梅

踏雪,讲求的是一份怡然自得。词人侯置在《满江红》中写到:“万屋覆银清不寐,一城踏雪寒无迹。”当风雪夜归、满城素银,有一种心境是冰痕为墨,有一种芬芳叫踏雪寻梅。

苏轼曾感叹“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人生在世如飞鸿,行过雪路生命留痕,往事并非如烟,而是弥漫在记忆里的风雪千秋。

冬至

dongzhi

监制:胡璇绚

策划:韩晶晶、赵允智

文案:王若嘉

编辑:牛昊

校对:徐诗雨

监审:赵嘉麟

来源:诗词名句网、天气网、象形字典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rencaibaoshe.com/zyjs/137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