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词幅副付用起来确实难以区分,到

白癜风扩散 https://m.39.net/disease/a_6198020.html

中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由于词性、词义等,甚至是语音、语调等的不同,用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出来的意思都会不尽相同。在字画、楹联等文化艺术作品中,经常会用到“幅”、“副”、“付”等量词,由于音形意好像都比较近似,所以就很容易用错读错。那么,这3个在书法作品等处被时常应用的量词,到底有何区别,又有何讲究呢?

“幅”字,《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幅,布帛广也,从巾,畐声。”由此可见,“幅”字的本意是指布帛类纺织品的宽度,原来的意思是指幅面的尺寸。因此,“幅”被用作量词时,仍离不开布帛。古代时,在纸张尚未出现前,画主要是被画在布帛上的。后来有了纸,幅就是用来表达布、帛、纸张、图画、屏风等有一定面积东西的宽度的。比如:一幅中堂、两幅国画、三幅云锦、几幅白布、数幅争奇斗艳的画屏、美丽的自然风光就像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图画等等。

“副”字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为“副,判也,从刀,畐声。”所谓“判”,在古汉语里应该是把一件东西分开的意思。因此,“副”自然而然也就是一样东西,分成两个或若干个组成部分,从而能够成双成对或成为一个完整的事物。所以,“副”作为量词时,一般也就用于成双成对或是成套的东西,以及用于面部表情态度等。比如:一副对联、几副手套、三副担架、全副武装;又比如:一副笑脸、这一副尊容、那一副嘴脸、他最近总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好像有满腹的心事等等。

“付”字一般是作为动词和姓氏用得比较多,因为古代汉字是经过了多次的变革,其中最重要的是由繁体字改变为简化字或别字,所以,“付”作为“副”与“傅”的简化字,而被用作量词时,一般情况下大致是与“副”基本相似,只是使用较多,而不够规范而已。比如:一付眼镜、两付手套、几付(亦作“服”)中药、多付钢制法兰、他骂道:“此人心狠手辣歹毒心肠生得一付坏下水”等等。

综上所述,作为量词使用的“幅、副、付”这3个字,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幅”主要用于布帛类事物,且表示单一;“副”除了人的面部容貌表情外,主要用于表示成双成对的事物;而“付”和“副”的用法差不多,只是范围较广点,不够规范些。所以,不同的事物采用不同的量词,不能互相混淆和代替。比如“一付担子”中的“付”,不能用“副”,也不能用“幅”,因为“一付担子”既是单数,又不属于布帛类。另外,不能一看到对联或者中堂属于字画类,就可以以“幅”为数量单位,其实它们的量词应该是“副”而绝非“幅”的。大家以为如何呢?

个人观点,欢迎评论,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rencaibaoshe.com/zyjs/133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