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生产要追赶工业40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广州)
“中药在治疗慢性病、重大疾病等方面还是很能发挥效用的。世界卫生组织表扬过中国用1%的经费解决了22%人口卫生。”在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接受了多家媒体的采访,就中医药的继承发展与科技的关系等问题阐述了看法。
南方日报:关于中药膳食,您怎么看?
张伯礼:中医药中有个很好的理念就是药食同源,很多治病的药也是调养补益的膳食食材。特别是广东、福建都愿意煲汤,煲汤很多都是放入中药,中药实际上是有非常好的调理作用的。我们国家最好的人参生产地是在吉林,人参消费量最大的地方是在广东。广东天热出汗多,吃点人参可以益气生津。
南方日报: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家似乎认为西医的效果更明显,您怎么认为?
张伯礼:中国传统医药有几千年的历史,西医来到中国不过几百年的历史。在过去更长的时间里,是中药来保健、治疗,也保百姓健康。不少人认为中药只能养生、保健,治病则不行,这其实是不对的。关于中西医之间的差异,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优势互补。中药在治疗慢性病、重大疾病等方面还是很能发挥效用的。世界卫生组织表扬过中国用1%的经费解决了22%人口的卫生,但如今在广大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存在,特别在一些基层、边远地区,为何不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那么多好的中药材为什么不用呢?
南方日报:不少年轻人看病喜欢西医,认为看病快,您怎么看?
张伯礼:我的很多病人也是年轻人,他们也热衷于看中医。只是年轻人普遍对中药汤剂不太能接受,所以现在我们也在致力于研究一些复方颗粒之类的药剂,他们还是非常欢迎的。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课题,如何在中药现代化的过程中,改变制剂的工艺,如何让它变得更小、更精。但是我个人认为,啤酒、咖啡作为舶来品在中国也是经过了一个逐步被接受的过程,所以对于一些得了某些重疾的年轻人,我还是建议他们不要怕喝中药,就像中医中的“灌猛肠”不是没有道理的。
南方日报:中药产业发展的未来之路在哪儿?
张伯礼:中成药方面,我们要推动提升制药的质量、工艺,更好吃、剂量更小、更安全。虽然目前我国中药制药技术普遍实现了管道化、半自动化和自动化,处于工业2.0水平,但距离数字化、智能化制药,达到工业3.0、4.0级还有差距,这都可以通过科技攻关加以解决。国内已有少数企业生产线达到了工业3.0或4.0水平,这也促进了中药制药企业生产技术提升。
南方日报:对于惠州的百草油,您怎么看?
张伯礼:百草油是大配方,功效比较多,但我没有用,不知道效用如何。但是我看说明书,觉得它的制作工艺还是很精湛的,相信它的外用效用还是显著的。
南方日报记者黄珊王彪
甘肃渭水源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常年出售自产地党参、黄芪、当归各种规格原装个子和饮片及药厂货,含量高,所有品种经过各项成分检测,质量符合国家药典标准,公司各项资质齐全,通过新版GMP认证,诚信经营合作。
甘肃渭水源药业科技有限公司皮肤病治疗医院哪家好北京医院白癜风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rencaibaoshe.com/zyzn/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