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药力五分煎,不会煎煮白花钱
每一副中药都包含着数味到数十味不等的中药材,每一味药材中又含有许多种成分,在煎煮过程中,它们之间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也会发生一系列非常奥妙的变化。所以俗话说“十分药力五分煎,不会煎煮白花钱。”能准确把握这些变化,就能使一副药充分发挥作用;对这些变化把握不了或把握较差,就会影响到这副药的治疗效果。因此,中药的煎法被历代医家所重视。我国清代医家徐灵胎在《医学源流》中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乎此。”
1、用具
中药汤剂的质量与煎药的器具有密切关系。目前以砂锅煎煮的质量比较好。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这是使用铁锅或铜锅做不到的。另外,用陶瓷锅和玻璃容器也可以。
2、用水
煎药要注意水质。现在我们煎药多用自来水,甚至是山泉水,其实只要水质洁净就可以了。在煎药之前,要先把水放到至少末过药物,然后依药材的药性不同再调整水量。不要用矿泉水来熬煮中药,因为有的矿泉水硬度高,会减弱中药药效。
3、煎前浸泡
中药在煎前先用常温水或冷水浸泡30~~60分钟,夏季侵泡时间可短些,以免引起药物分解和霉败,冬季可以长些。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侵泡中药绝对不能用沸水,以免某些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突然受热凝固,外层形成坚密的包膜,或使部分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不利于有效成分的浸出。
4、时间
由于药性不同,煎煮的时间也长短不一。一般的药用文火煎3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但是发汗药、芳香药(如感冒药)只需要煎煮20分钟(在水沸腾后,再煮5分钟左右)即可,避免药效挥发散去。有些有毒性的药物,要先煎20~~30分钟,让它的毒性减弱。如果是矿物类的药物,就要先打碎再煎。
5、次数
中药药汤剂,每剂一般需要煎两次。第一次的药液称“头汁”,第二次称“二汁”,两次的药汁要去渣混合之后再平分,分次服用,这样可以让药汁的浓度相同,保障药效。煎头汁前,水应侵没药材2~3厘米为宜;而煎二汁时,水可适当减少一些。此外,针对较难煎出有效成分的药材,则需要煎至三次才能析出药效。
6、绞取药汁
最后一次煎煮时,药液滤出后,要将药渣用双层纱布包好,绞取药渣内剩余药液。有研究表明,绞取药渣内的药液可增加药物有效成分%15~25%。
中药煎煮之前是否需要清洗?
中草药大都是生药,在出售之前一般都进行了加工炮制,煎煮之前一般没有必要淘洗。如果的确觉得草药有些脏,可是侵泡前迅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侵泡冲洗,以防易溶于水的有效成分大量丢失,从而影响中药疗效。
是否要盖锅煎药?
为了把中药煎透,让药物充分发挥效力,通常来说应该盖着盖煎,特别是煎含气味芳香类的中草药如苏叶、藿香、佩兰、薄荷时。如果你弄不清药方中是否有上述药物,那么只管盖上盖煮。例外的情形是,有一些中草药,如丝瓜络、夏枯草、金钱草等,质地轻,所占体积较大,煎煮时水容易溢出,就应该开着盖煎煮,并不时搅拌。
转载请注明:http://www.rencaibaoshe.com/zyzn/13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