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药材又苦又累不赚钱黄璐琦院士这本书帮您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

全国超9成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

使用了中医药

据新华社消息,截至年3月15日,湖北省中医药参与治疗比例91.64%;武汉市中医药参与治疗比例89.10%;全国中医药参与治疗比例92.41%。

经此一“疫”你感受到中医药的作用了吗?

中国是世界上使用和出口中药材最多的国家,中药材产业在中国有着特殊的意义。尤其是随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扩散,我们对中医药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已经意识到中医药在健康养生和防病治病领域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中药材的需求量,特别是优质中药材的需求量不断被拉升。

自古以来,中药材一直以野生为主,“上山采药”的提法非常形象地刻画了古人获得中药材的方式,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大量中药材才逐步从野生走向栽培。

短短30年,中药材种植的数量从过去几十种,到第四次全国中药普查显示的种,种植面积从零星分布,到年的多万亩。中药材种植种类也进一步增加,常见栽培中药材发展到余种。人工栽培早已成了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手段。

霍山石斛拟境栽培模式

栝楼套种大豆

三七设施栽培

近二十年来,快速发展的中药农业支撑和促进了中医药产业的繁荣,但是与国家和人民对优质中药材的需求相比,中药材种植存在的缺陷更加突显。

一是大部分药农专业化水平不高,种植技术粗放,效率低下;

二是对市场了解不清晰,跟风种植,忽略了中药材种植的道地性,导致药材品质受影响;

三是绿色防控不到位,病虫害发生严重导致滥用农药化肥现象,造成农残、重金属超标等问题。

生产中,大部分药农对中药材缺乏一些基本的常识和理解,还是像对待普通农作物一样对待中药材,导致了药材质量不稳定、药农收入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因此有了“种药材又苦又累不赚钱”的说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推广中药材生态种植、绿色种植技术,实现中药材优质高效生产,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黄璐琦带领团队成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中药材种植带动、培训和推广工作。并将多年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提炼,立足最新科研成果,编写了《优质中药材种植全攻略》一书。

作者:黄璐琦王升郭兰萍

出版时间:年11月

定价:.00

本书专门面向广大中药材种植者,是一本有“药味”的、接地气的、图文并茂的科普和技术读物。本书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具有浓厚“药味”的中药学基本知识,从中医药是我国的伟大宝库、中药药性理论、中药分类和道地药材几个方面介绍了什么是中药。

第二部分为接地气的中药材生产技术,主要从中药材生产现状与区划、中药材质量管理与控制、中药材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及其品种的选择、中药材栽培的土肥水管理、中药材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中药生态农业、中药材设施栽培及智能化管控、中药材采收及产地加工等方面介绍了中药材种植的关键技术环节。其目的在于全面提高药农对中药材的了解,掌握种好中药材的关键技术,解决药农专业化水平不高,对市场了解不清晰,绿色防控管理不到位等不足。

例如本书中所介绍的中药生态农业的内容

对中药生产而言,中药生态农业应是指包含各种药用植物生产的农业模式,而中药材生态种植则更多是指具体某种药用植物的生产方式。

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是指由适用于某种中药材生态种植的一套完整、相对固定,可在同种或同类中药材生产中复制的技术组成的技术体系。

黄芪仿野生种植模式

铁皮石斛附树生态种植模式

黄柏-芍药间套作种植模式

人参林下仿野生种植模式

中药生态农业对环境的要求与有机农业相同。中药生态农业追求“天地人药合一”,其中对环境的保护、对投入品的管控是关键。投入品应禁止使用化肥、化学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各类化学投入品,也禁止采用转基因产品及其产物,这一点也与有机农业一样。

发展中药生态农业是有效控制中药材栽培土壤污染及连作障碍,确保中药材产量和质量,保障人民用药安全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保护中药农业土壤健康,减少农残、重金属污染,保障中药材栽培土壤可持续利用,解决土地退化严重,农业灾害频繁,农业资源短缺与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促进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随书赠送黄璐琦院士团队专家的16个精彩课程视频,给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拓展知识。

本书目录

本书作者

黄璐琦,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首席研究员,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专家指导组组长,科技部重点领域中药资源创新团队负责人,部局共建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负责人,农业农村部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道地药材生产区划岗位科学家,曾任国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组织实施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提出和发展了“分子生药学”和道地药材形成的理论,建立了珍稀濒危常用中药资源五种保护模式。

郭兰萍,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主任,科技部重点领域“中药生态农业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资源调查及区划重点研究室主任、药用植物重点学科带头人,农业农村部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土壤和产地环境污染管控与修复岗位科学家,中国生态学会中药资源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中药生态农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从事中药资源生态、中药生态农业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0项,在国际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余篇。主编或副主编著作11部。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12项。

王升,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办公室副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德兴)试验培训基地负责人。长期从事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的生理生态学机制、道地药材形成的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药材生态种植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青年、面上基金等课题8项。获得省部级成果奖励3项。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7篇,参与编写著作8部,其中副主编1部。



转载请注明:http://www.rencaibaoshe.com/zyzn/1288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