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道地与合格,那个更重要

现在,经常听到有人们在议论,现代的中药标准提高了,检验项目增多了,价格也贵了,可是为什么疗效不如以前了?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小编认为,除了中药材市场人为造成的质量问题外,与中药的种源退化,野生变家种,化肥农药激素的滥用,传统种植区域的变迁,人体个体体质的提高,医生医术的欠缺,医生追求利益最大化思想的驱使等因素有关,更值得思考的是,标准的科学性与否问题。也就是中药的道地性与“合格”性那个更重要。

现代,销售或者购买中药,不是说道地不道地,而讲的是合格不合格。

所谓“合格”与否,就是对药典标准上的某些指标符合不符合,达到了就是合格品,没有达到,就是伪劣药品。

中药在使用上,是我们的祖先千百年来总结出来的经验。因此,历代讲究中药的道地性,只有道地药材才能发挥更好的医疗作用。所谓道地性,是指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以某一特有在种源,在特定的加工方法的情况下而产生的中药,并且,有较长的种植生产加工历史,经过时间验证中药材。比如四大怀药、浙八味、川黄连、宣木瓜、岷当归、建泽泻、广陈皮、云木香、辽五味、中宁杞、阳春砂、广佛手、茅苍术等,从这些名字上,就强调了它的地域性。

如果不分土壤气候环境,南药北种,北药南移,东药西引,西药东植,你种出来的药材即使化验“合格”,它能与道地的药材的作用相提并论吗?

古代有个典故里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从而说明,水土环境对中药的影响有多大!

举个例子,比如说佛手,传统上以“广佛手”为佳,属道地药材,可是如今其价格不如川佛手,为什么呢?因为其含“橙皮苷”不易达到标准!。还有川贝母,原来松贝是川贝母中的极品,松贝和青贝价格悬殊,可是由于纯净的松贝含西贝母碱不易达标,而青贝比较高,因此松贝里常常含有青贝,因此,现在价格也差不多了。

关于陈皮,都知道陈皮为干燥成熟果皮,乃陈者优;青皮,为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药典中检测的化学成分均为“橙皮苷”。这里先看一组数据:“陈皮标准:含橙皮苷不得少于3.5%;青皮标准:含橙皮苷不得少于5.0%”,从药典中规定的标准看,青皮的橙皮苷要远远高于陈皮,可见,未成熟橘皮的橙皮苷含量一定高于成熟的橘皮,那么,人们为了保证陈皮含量的合格,会不会提前采收呢?

再有,我原来就说过的柴胡,真正野生的北柴胡的柴胡皂苷的含量,还没有家种的高,甚至不达标,那么,你能说他是劣质的吗?

古人在鉴别药材的时候,首先分辨真假,然后看道地与否,其次是年限形状,因为不同的产区有其固有的特性。比如怀山药,其切面的筋脉点较明显,手摸不易粘白粉;怀地黄,表皮较细腻,断面有菊花心;铜丹皮,圆筒状,皮厚实,外皮不易脱,气味浓;江西山栀子,形体较圆,棱翅浅;中宁枸杞,长纺锤形,柄部有白点,经摩擦的楞纹发白;茅苍术,质地坚实,气味浓烈;广陈皮,油室大,对光透明;建泽泻,质地坚实,指甲不易掐动;山参,要看芦头、芦碗、艼形、铁线纹、体型、根叉、珍珠须等等。由此判断药材的优劣与价值。

因此,有的“合格”了,不一定是道地的或者是优质的,有的道地的,优质的,不一定能够“达标”。

为了把中医药更好的传承发展下去,建议在药材道地性的基础上,去制定相应的标准,不要为了某个没有实际价值的成分而抛弃了药材道地性!如果“标准”与道地产生矛盾的时候,最好取道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rencaibaoshe.com/zyzn/106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