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生产工艺变更指导原则网友吐槽

以下来自《《中药工艺技术变更指导原则》,让你欢喜让你忧》一文,摘录自网友的评论吐槽大集合。当然,吐槽是没用的,既然是征求意见,可以4月30日之前反馈,那就不如认认真真写一个反馈意见。这个周末,我尝试写一个《中药工艺技术变更指导原则(民间版)》,然后发到蒲公英论坛请大家一起提修改意见,4月30日之前反馈到CFDA公布官方邮箱。

雪狼评论:

用政治解决科学问题,只要不让官老爷担责,企业吃得消吃不消又有什么关系呢?大多数中成药没搞清楚药用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而相关部门(不只是变更)总在围绕药用物质基础这一典型化药思维进行监管和审批,没得玩。要说中药搞不清药用物质基础也不完全对,其实老祖宗早就用他们的方式阐明了中药的药用物质基础,那就是阴阳五行、四气五味,作用机理就是归经、升降沉浮,宣通活补散、化解消藏收,药物相互作用即为相生相克、畏反等。这些难道不是经验科学,应该学学日本,按照传统理论开展现代中药研究,而我们完全抛弃了传统,简单而纯粹的化药思维。在这样下去,中药只能走向消亡,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老班长评论:

过去说穷人吃药富人花钱,穷人捡点富人倒掉的药渣渣都能治好自己的病,绝大部分中药是药食同用的(含毒性除外),目前的工艺全按西方办法折腾中药,非把中药折腾的生产不出来了,生产出来的没人敢吃了,桔梗当菜,芦荟当菜,等等都是菜,吃一碗都啥事没有,可一打粉装胶囊成了药,天平高一点点疗效能好一点按假药论处了。所以,呼吁我国单独制定中国特色的专利中药检验所,咱们的祖传的中药制定出咱们祖传的专利的,保护监测大纲来,别跟西方屁股后面跑。

贪吃蛇评论:中药是给中国人自己玩死的。

谢德隆评论:

稍有点中药常识都知晓,中药材的含量是“变量”,工艺是固定的,成药标准是规定的。这三者的统一,只有做大量批次三者的数据进行艰巨的统计,得出而形成的标准才能维护工艺的相对固定。如果说饮片为了外观符合标准造假,那么,浸膏或者提取物为了含量符合造假标准,后者更隐蔽更严重。这方面应借鉴德国、日本以及我国成功产品的经验。

黄昏的麦田评论:

可能在追求规范的道路上丢了中药的精华,药材含量是有差异的,提取工艺难免有别,每次一样你得多么均匀的药材啊,另外会不会导致为了合格的各种手段,虽然国家对已经发现的出了不少补充检验,但是没发现的呢?

小静静的评论:

工艺改进……作为专利审查员很少看到中药领域工艺改进的专利申请,大概一般正交试验直接是常规选择了,可是若真是通过改进有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的佐以试验验证,也是可行的哇

欲扬先抑评论:

中医毁于中药,中药毁于与目前不相称的法规,减少中药生产过程的一些条条框框,拯救中药,传承中医。

北国之盛评论:

有法可依,大多是照本宣科,但法的初衷未必如此。

桔子评论:

说实话,医院中药制剂的管理模式就挺好的,质量标准不一定需要很高,关键是原药材的质量要过关,有问题临床可以及时反馈。

NieJing评论:

怎样正面理解国家做法,更多的是稳定、规范、可控,让“改变”成为合规,这种管理迟早要来的,企业在这种态势下大浪淘沙、优胜劣汰。

网友:快乐一只鱼

非要把中药研究成一个一个分子式,与西药无异。如果说西医是微观,中医就是宏观,讲究人自身、人与自然为整体,老祖宗的东西不能说全对,但是完全照搬西药那一套体系来搞中药,犹如饮鸩止渴。到时候中药毁在自己手里。生产工业化没有问题,但是现在的趋势是逐步放弃中药的特点,中药的特性是温补泄泻通等,是一个脏器循环整体的治疗,难以像西药那么精准地作用于某个受体,个人觉得中药比较适合养病调理,各有不同。应该区别管理。像这样一刀切式野蛮管理,在中国倒也见多不怪。

网友:快乐一只鱼

蒲公英论坛是个好地方,希望当局者能进来听一听民意,不然今天一刀明天一刀,我们搞质量的真是一脸懵逼

网友:王天

中药,我一直想弄明白“药用物质基础”、什么是“影响药物吸收利用”,毒理药理上临床?中药这样做是否又“必要、科学、合理”?懵逼ing......

网友:jxwu20

直接入药的生药粉灭菌问题如何解决?指导原则上基本封死了辐照和微波灭菌两条路。大家还有什么其他的好办法?难道还要逼着大家继续偷摸辐照吗?

网友:雪上一支蒿

自己也是做中药的,可好多产品自己也不太懂,也不太清楚这样的处方是不是就真的有效,可能我中医中药学的太差;好多产品按照药典工艺,注册工艺真的是没法生产。前两天在药典上看到一个丸剂,是58味药材粉碎后制丸,这么多中药材直接粉碎,我自己是不敢吃的,再加上如果药厂采购生产环节控制不好,质量可想而知。。。

网友:wqs

说明安全有效质量可控是很困难的,关键是药企如何证明。药理毒理可以变更后的说明安全性,临床可以说明变更后的有效性。我们药监局和西方法律中的“疑罪从无”恰恰是相反的。需要药企自身拿出资料证明。不知道几个企业可以做到,下发的指导原则含糊其辞。刀掌握在人家手里了,得看人家想怎么切。现在厂里的生产批件保住一半就不错了。

网友:lxztom

总觉得中药还是要“勿忘初心”,虽然中成药现在是产业化了,但还得回归中药的本质,中药西化太严重,这是我们中药人需要警惕的

网友:blunk

在不考虑成本,就业率,只考虑治病救人的话。中成药还是得管一管,就因为中成药不容易吃坏人,现在随便一个小药厂都能买出去。而且还比西药贵。我个人觉得中成药也是时候整合了。。。

网友:machupicchu

应该出台一部中药制剂生产GMP,内容只是对卫生作出一定要求,简单说就是不要管得太多。其实看了指导原则,还真为监管部门叫苦,你说要标准化,规范化,量化,但是中药这个伟大而复杂的体系,连基础都缺失,却要搞有据可依的标准量化管理监管,怎么办嘛!法规怎么出嘛!这么大个坑,如何填嘛!既然如此,那就混沌学一下,不要太理性管理,感性化点。数学是科学,文学就不是科学吗?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模式,符合中药吗?知识体系,文化模式都不一样,用西药套中药,用西方文化强制引领好像落后点的中国传统文化……合适吗?若不能从体系上颠覆发展,那就混沌下吧。要出口国外的产品,厂家自行接受当过标准审计,不出口的生产符合中国的产品标准——反正我喜欢自己买饮片熬药,不喜欢吃中成药,因为熬药效果好像好些。

点击“阅读原文”,看蒲公英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价格大概需要多少钱
多年白癜风能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rencaibaoshe.com/zyzl/568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