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叫ldquo两只羊rdquo
年12月,我们小分队在滇西北找矿。小分队一共8人,其中4名警战士每人配备一支冲锋枪。一天,出发前,一位纳西族老乡搭我们的车去维西。那天路上积雪很大,雪下的路面坑洼不平,车子行驶一段就会被雪坞住。我们不得不经常下来推车。就在我们又一次下车推车的时候,一群褐黄色的东西慢慢向我们靠近。我们正惊疑、猜测时,纳西族老乡急喊:“快、快赶紧上车,是一群狼。”司机小王赶紧发动车,加大油门……但是很不幸,车轮只是在原地空转,根本无法前进。这时狼群已靠近汽车……大家看得清清楚楚——8只狼,个个都象小牛犊似的,肚子吊得老高。战士小吴抄起冲锋枪,纳西族老乡一手夺下小吴的抢。比较沉着地高声道:“不能开枪,枪一响,它们或钻到车底下或钻进树林,狼群会把车胎咬坏,把我们围起来,然后狼会嚎叫召集来更多的狼和我们拼命。”他接着说:“狼饿疯了,它们是在找吃的,车上可有吃的?”我们几乎同声回答:“有。”“那就扔下去给它们吃。”老乡像是下达命令。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除了紧张,大脑似乎已经不会思考问题。听老乡这样说,我们毫不犹豫,七手八脚把从丽江买的腊肉、火腿还有十分珍贵的鹿子干巴往下丢了一部分。狼群眼都红了,兴奋地大吼着扑向食物,大口的撕咬吞咽着,刚丢下去的东西一眨眼就被吃光了。老乡继续命令道:“再丢下去一些!”第二批大约50斤肉品又飞出了后车门,也就一袋烟的工夫,又被8只狼分食的干干净净。吃完后8只狼整齐地坐下,盯着后车门。这时,我们几人各个屏气息声,紧张的手心里都是冷汗,甚至能够清晰的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我们不知道能有什么办法令我们从狼群中突围出去。看到这样的情形,老乡又发话道:“还有吗?一点不留地丢下,想保命就别心疼这些东西了!”此时,除了紧张、害怕还有羞愤……!作为战士,我们是有责任保护好这些物资的,哪怕牺牲自己。但是现实情况是我们的车被坞到雪地里出不来,只能被困在车里。我们的子弹是极有限的,一旦有狼群被召唤来,我们会更加束手无策。我们几人相互看了一眼,迟疑片刻,谁也没有说什么,忍痛将车上所有的肉品,还有十几包饼干全都甩下车去!8只狼又是一顿大嚼。吃完了肉,它们还试探性的嗅了嗅那十几包饼干,但没有吃。这时我清楚地看到狼的肚子已经滚圆,先前暴戾凶恶的目光变得温顺。其中一只狼围着汽车转了两圈,其余7只狼没动。片刻,那只狼带着狼群朝树林钻去......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不一会儿,8只狼钻出松林,嘴里叼着树枝,分别放到汽车两个后轮下面。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些狼的意思是想用树枝帮我们垫起轮胎,让我们的车开出雪窝。我激动地大笑起来……哈……哈……刚笑了两声,另外一个战士忙用手捂住了我的嘴,他怕这突兀的笑声惊毛了狼。接着,8只狼一齐钻到车底,但见汽车两侧积雪飞扬。我眼里滚动着泪花,大呼小王:“狼帮我们扒雪呢,赶快发动车,”车启动了,但是没走两步,又打滑了。狼再次重复刚才的动作:“先往车轮下垫树枝,然后扒雪……”。就这样,每重复一次,汽车就前进一段,大约重复了十来次。最后一次,汽车顺利地向前行了一里多地,接近了山顶。再向前就是下坡路了。这时,8只狼在车后一字排开坐着,其中一只比其他7只狼稍稍向前。老乡说:“靠前面的那只是头狼,主意都是他出的。”我们激动极了,一起给狼鼓掌,并用力地向它们挥手致意。但是这8只可爱的狼对我们的举动并没有什么反应,只是定定地望了望我们,然后,头狼在前,其余随后,缓缓朝山上走去,消失在松林中......看完不忍思考:连凶猛的狼都懂得报恩,我们是否应该反思自身?自诩为“万物灵长”的人类,我们是不是应当让这个世界充满爱?
李时珍
01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堪称中医大辞典,记载药物种,集古今之大成,里面当然免不了一些神奇的药物。
书中有一个篇章的名称触目惊心,叫做《人肉》,记载了人身体的毛发、指甲、牙齿、屎尿、唾液、乳汁、眼泪、汗水、人骨、胞衣、体垢、月水、阴茎、人胆、结石…无一不可入药。
其中一种叫做“两脚羊”的“药物”,李老这样描述:“古今乱兵食人肉,谓之想肉,或谓之两脚羊。”
羊肉为珍馐美味,作药膳可以补体虚,祛寒冷,温补气血,但乱世饥荒之年,又哪里来的羊肉吃?
饥民们易子而食,啃食尸体,将人称为两只脚的羊,好像这样就可以欺骗自己不是在同类相食。
李时珍将这一残忍现象写进《本草纲目》,把“两脚羊”作为一味药物,无疑是在讽刺这个吃人的世界!
从商周到汉唐再到明清,人吃人的记载屡见于史书,其中最著名的事件,就是黄巢军食俘虏。
《旧唐书》载,黄巢率军攻打陈州时,军粮不足,士兵们饿得抬不起兵器,他便下令,将周边百姓捉了起来,建造“舂磨砦巨碓”,把人剥光衣服扔进去,用巨杵捣碎,作为军粮。
据不完全统计,在包围陈州的一年时间里,黄巢的军队吃了30万百姓。
鲁迅在杂文中写道:“黄巢造反,以人为粮,但若说他吃人,是不对的,他所吃的物事,叫作‘两脚羊’。”
02
《左转》记载,吃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朝甚至更久以前,春秋时以人为祭品的习俗蔚然成风。
十六国时期的暴君石虎,将宫中美人装饰成菜品放在盘子上,供人赏玩;看见寺庙的漂亮尼姑,竟将她们交亵后与牛羊肉一起煮了吃了。
宋朝的庄绰在《鸡肋编》里写道:“人肉之价,贱于犬豕,肥壮者一枚不过十五千,全躯暴以为腊。”,还具体地区分了妇女、小孩、老人的肉质不同。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记载崇祯末年,“妇女幼孩,反接鬻于市,谓之菜人。屠者买去,如癈羊豕。”
但是,以人为菜,从来不是乱世特有的现象,也不是少数暴君的荒唐行径。
饥荒导致扭曲和疯狂,人性在生存面前显得那么不堪一击。
更可怕的是,无论是乱世还是太平盛世,饥荒一直都存在。
《资治通鉴》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开始,一直记载到五代后周时期,作为一部编年体通史,它记载了中原王朝多年的盛衰。
这期间,有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有遍地饿殍的南北朝乱世;也有堪称历代帝王楷模的文景之治和贞观盛世。
但无论是乱世还是盛世,有两个词的出现频率却一直没有改变:一词,共出现了41次,一词,出现了33次。
也就是说,平均每30~40年,就会出现一次饿殍遍野、同类相食的惨剧,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都能经历那么一两次。
我们很幸运,生活在21世纪,很少遇见“大饥”,大约也没有人碰上过“人相食”,但可想而知,史书里简简单单的五个字,背后是怎样惨烈的世界。
元朝文人陶宗仪在著作中为我们形象地描述了这些场景:
人肉又被称为“想肉”,因为吃了以后,会让人朝思暮想,回味无穷!
这是一个怎样扭曲且光怪陆离的世界?
03
我们的正统史书里,将这些惨烈用一句话简单略过,然后用数不尽的篇幅去描绘帝王的宏图伟业,不吝笔墨地颂扬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殊不知帝王明君之路,由无数白骨堆砌。
更令人细思极恐的,莫过于今天的史书,堂而皇之地写道:“XX年前的中国,领先西方文明X百年”。
那些为帝王颂功德的诏书里,极尽溢美地写着哪位千古一帝,励精图治,使人民安居乐业、百姓衣食富足。
明朝的弘治中兴、万历中兴时期,饥荒发生了近起,人相食的记载达到16处之多。
康乾盛世里,仅康熙一朝就发生饥荒80多起,人相食的记载有5处,雍正、乾隆朝则更多,一直到同治年间,还有人吃人的记录。
一个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最和平最富裕的朝代,尚且免不了“人相食”!
富裕只是统治阶层的富裕,底层的百姓一直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英国特使马戛尔尼来朝见乾隆时,说:“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
康乾盛世的中国,和年前的黑非洲一样“人们衣衫褴褛甚至裸体”,可乾隆却倨傲地说:“我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
这算不算封建王朝盛世最可怕的谎言?
很幸运的是,史书上的“大饥”、“人相食”,在现在中国的土地上,已经50多年没有发生了,那些惨烈的场景,成为了史书上冷冰冰的一行字。
人类的文明在进步,人类的世界在发展。
愿接下来的五百年、五千年、五万年,这三个字都可以从史书上消失!
声明:凡是本公共账号文章,均是非商业性分享转载,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觉侵权,侵犯名誉肖像,可回复本平台我们会尽快处理,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在此感谢原作者辛劳!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rencaibaoshe.com/zyzl/3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