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中医药防治诊断篇二

3.慢性胃炎的病因诊断:不得不提的幽门螺旋杆菌检测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关系非常密切,大约有60~70%的慢性胃炎都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一般来说,诊断慢性胃炎的患者应在胃镜检查的同时或之后常规进行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

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大类:

  (1)侵入性检查:包括胃镜检查时同时进行的快速尿素酶实验、黏膜组织镜检或组织切片染色等。

 (2)非侵入性检查:13C或14C呼气实验、抗体检测等。

  目前临床中最常用的是快速尿素酶实验和13C或14C呼气实验。推荐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同时进行快速尿素酶的检测,这种方法简便快速,但敏感性还有待提高;13C或14C呼气实验具有简便、无创、敏感性高的特点,只是费用略微贵一些,也是推荐使用的一种检查方法。

4.诊断后的担忧:得了慢性胃炎可怕吗

  慢性胃炎是一种预后良好的疾病,得了慢性胃炎并不可怕,只要积极治疗和调养,可以很快缓解症状,并且阻断疾病向不好的方向转化的过程,因而不必过于忧虑。

  对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来说,除了症状发作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外,一般来说,不会有更为严重的后果,只要按照医生的处方用药治疗,并注意在生活中的调养,很快就能恢复健康。

  值得一提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疾病,很多医生也常常跟患者强调这一点,搞得很多患了萎缩性胃炎的人忧心忡忡。事实上,即便是得了慢性萎缩性胃炎,也并不可怕,为什么呢?

  首先,“萎缩”是指在胃黏膜中腺体的萎缩,不是整个胃的萎缩,不是胃腔的变小,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的胃黏膜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萎缩,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萎缩是一种半生理的衰老现象。

  其次,在存在萎缩并伴有肠上皮化生的人群中,发生癌变的几率还是比较低的,根据医学家的研究,大概10年发生癌变的几率只有1%~2%左右,也就是,10年当中,个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人中只有1-2个可能会发生癌变。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是目前公认的癌前病变,尤其是重度异型增生,转化为腺癌的几率还是比较高的,据文献报道,可以达到20%~40%。

  再次,即便是发生了癌变,也可以通过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将疾病扼杀在襁褓之中。

  所以,综合以上我们知道,得了慢性胃炎并不可怕,只要保持良好心态,积极治疗,疾病就不会向不良的方向转化。

慢性胃炎中医药防治--基础篇(一)

慢性胃炎中医药防治--基础篇(二)

慢性胃炎中医药防治--诊断篇(一)

通知--12月中医综合诊断系统优惠试用

第六届中医膏方文化节开幕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医院呼和浩特哪家好
怎样可以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rencaibaoshe.com/zyzl/195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