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看中国甘肃华亭苦药材种出

央广网兰州12月4日消息(记者李红军通讯员张小兵)在甘肃省东部,有一座历史悠久、物产富饶的小城——华亭,这里地处关山腹地、境内山川兼有、林草丰茂,高寒阴湿、雨量充足、土壤肥沃,为独活、川芎、大黄等中药材生长提供了绝佳的自然环境,素有“千年药乡”“陇东药库”之美誉。华亭市马峡镇药材基地(央广网发华亭市委宣传部供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巍巍关山孕育了华亭道地药材,滔滔汭水滋养了华亭万亩良田。千百年来,勤劳的华亭人一脉相承,种药材、奔富路,用“苦药材”种出了“甜日子”。眼下,正是中药材收获的时节,漫步于华亭市山寨、河西、马峡等乡镇的药材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忙碌的采挖药材的场景:机械来回穿梭,一根根“苦药材”从泥土中露出丰硕的身姿,药农弯腰捡拾、分级,起身装车、运输,个个脸上洋溢着甜蜜的笑容和丰收的喜悦。“快看,这些独活长得多壮实,一个足足有二三斤重。”在山寨乡甘河村,药农白园成拿起一个独活,掂掂重量,仔细打量,笑得合不拢嘴,还不停地念叨着:“丰收了,丰收了。”华亭市马峡镇群众正在采挖种药材(央广网发华亭市委宣传部供图)“天气晴好,正是采挖药材的好时节。”种了40多年药材,今年已经71岁的李栓宏老人也闲不住,跑到地里,手里拿起“宝贝疙瘩”,精心地修剪茎秆、抖去泥土……他说:“庄稼人就喜欢丰收的日子,看着一个个粗壮的药材,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独活不仅具有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的药理作用,而且还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一种药食两用的好东西。这种药材适合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中生长,我们这里是独活的最佳适生地。”李栓宏说,“我们这里种出的独活,品质好,价格高,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华亭是全国道地中药材重要产区,尤以“华亭独活”最为闻名,产量占了全国的一半以上。“华亭独活”其肉肥厚,断面茬白,有效成分蛇床子素含量是规定标准的1.8倍。每年的秋冬季节,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客商“闻香而来”,藏在深闺的道地药材,由这里出发远销全国各地。华亭市马峡镇青松中药材饮片厂工人正在加工中药材(央广网发华亭市委宣传部供图)“中药材种植、管护、采挖、加工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人工,发展中药材产业,在增加种植户收入的同时,还能带动当地群众务工。”山寨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马俊说,“现在群众每家每户基本都种药材,而且每个村子也都成立了药材合作社。目前,全乡种植的1.3万亩独活、大黄、川芎等中药材正在采挖,药材种植让农户和村集体同时增收。”“苦药材”种出了“甜日子”。在山寨乡,药材种植给群众带来了新‘钱’途,也让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富足。药材好,药才好。为了种出好药材,华亭市立足“产业集群、要素集约、技术集成、服务集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新格局,组织专家团队,抓实良种繁育,抓建示范基地,抓强产地加工,在充分保留药草、轮作、倒茬等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引导农户广泛使用有机肥,有效降低药材重金属含量。全力推广晾晒大棚风干技术,有效降低药材霉变、霜冻等问题,持续提高药材品质,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刚刚采挖的“华亭独活华”(央广网发华亭市委宣传部供图)“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兴旺,山寨乡将积极推进农业种植结构优化调整,不断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在技术指导、中药材深加工、拓宽销售渠道、增加群众收入等方面持续发力,带领广大群众将以药兴产、以药促收、以药富民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马俊说。“据史料记载,华亭已有多年的中药材种植历史。”武小龙是华亭市药材中心主任,也是一名“药材通”,他说,“目前,华亭全市野生及家种药材共有种,其中符合《药典》命名的有种,年均栽植独活、大黄、川芎、当归等道地中药材50余种、6万亩,产量1.7万吨左右,产值1.8亿元左右。”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

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rencaibaoshe.com/zyzl/1384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