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新冠肺炎,福建中医药教授来支招

本文转自:福建卫生报

防治新冠肺炎

福建中医再开良方

-李灿东-

闽江科学传播学者,福建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教授。李灿东教授热衷中医科普文化传播,是首届全国中医药科普“金话筒奖”获得者,曾多次著书讲述中医治疗案例,并开办线上课程普及中医健康理念。

Q:对于最近的疫情,中医如何解读?

A:从中医角度来说,疫情发生不仅是病毒的问题,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今年福建地区春节期间的天气举例,年初气温很低,此后又突然升高。近期气候的骤暖骤冷,也是疫情高发的重要原因。

中医讲究“五运六气”,今年五行“木”太过,我们称为“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木太过,导致土弱,风气流行。也就是说:今年主土的脾胃功能较弱,而疫病传播较盛。

Q:中医与西医诊断疾病的原理有什么区别?

A:中医诊断疾病的原理和西医并不一样。打一个简单的比方就是:西医的做法是挑西瓜时,比较可靠的方法是把西瓜切开,挖一块尝一尝,自然知道它甜不甜,更准确的方法,便是将西瓜拿去化验,检测它的含糖分是多少。但我们却从来都不是这样买西瓜。

而中医的做法是,我们会先看一下西瓜长什么模样,询问它的产地,然后托起来、敲一敲、拍一拍,这就是中医常说的“望、闻、问、切”。通过这个方法,不仅能判断西瓜甜不甜,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保持了西瓜的完整性。

Q:中医治疗新冠肺炎的原理是什么?

A:一是辨证论治,根据病人所表现的临床症状特点进行分析辨证,然后根据辨证结果进行治疗。

二是讲究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针对不同人群、不同体质、不同地域以及不同的季节、节气,其治疗方法和用药上会有一定差别。

比如,根据个体差异不同,哪怕表现出的临床症状相似,中医也会开出不同处方治疗等;根据季节、节气、时辰不同,治疗方法也会有所区别;根据地理环境差异不同,比如南方更潮湿、闷热,北方更干燥、寒冷,地域不同,治疗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需要强调的是,中医治疗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应用,不能自己进行,疫情防控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必须要科学防控。

Q:如何通过食补预防新冠肺炎?

A:中医将新冠肺炎辨为湿邪为主,饮食上更要强调少吃油腻类的,可以多吃一些薏米、冬瓜、扁豆、山药、胡萝卜、茯苓、芡实、莴笋、茼蒿、鲫鱼等健脾祛湿之品,也可以多吃一些小米、百合、莲子、红枣等安神养心之品。当然饮食还要因人而异,譬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肾病、痛风等患者要严格按医嘱。

还有一些热性体质的人,少吃如牛肉、羊肉、红枣、桂圆等热性食物。虚寒体质的少吃苦瓜、苦菜、海带、紫菜等寒性食物。

根据个体差异,日常预防措施也可有所更改。比如,假设某个人经常觉得疲劳、没有力气、运动完更觉得疲劳或无力,又特别容易感冒,说明这个人可能存在气虚的情况,可适当服用中药黄芪,或中成药“玉屏风散”。

假设某个人经常觉得热、面红、容易上火、口渴,舌质红而且少苔或者无苔,则说明这个人可能存在阴虚的情况,可以服用玉竹、石斛、甘草等中药,达到养阴清热的目的。这些都是很有效的防治方法。

Q:疫情防控,请收好这些中医药方

A:-防疫方剂分享-

1、预防方(参考):桑叶6克,菊花6克,连翘10克,杏仁10克,藿香6克,芦根10克,甘草3克

·煎汤代茶服

2、预防方(参考):桑叶6克,菊花6克,连翘10克,杏仁10克,藿香6克,芦根10克,甘草3克,六一散(夏天用)

特别强调,疫情防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能一成不变,也不能一张方子用到底。

Q:除了药物,还有什么预防新冠肺炎的方法?

A:1.艾灸。用法:选取大椎,肺腧,足三里,神阙,气海,关元等穴位,艾灸10-20分钟,每1-2日1次。体质偏热者不宜用灸法。

2.中药香囊,具有芳香辟秽的作用。制作:藿香、佩兰、贯众、羌活、白芷、石菖蒲、苍术、细辛等量粉碎制成香囊,适量冰片酒精融解后喷洒于香囊上。每人1个(15-20克),睡前可置于枕边,每周更换1次。

3.温水泡脚,时间15-20分钟。

4.锻炼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龙医健脊操等居家可以从事的运动,推荐练习时间10-15分钟左右,建议每天1-2次,但不要在饭前、饭后进行剧烈运动。

5.保持心态平和,人的精神状态直接关系着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情志太过就会导致疾病的出现,即“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最好的治疗是预防

面对疫情

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保持平和的心态

平衡体内正气

邪气终将褪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rencaibaoshe.com/zyzl/1376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