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药花椒

北京白癜风医院那家好 http://m.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

点击上方“蓝字”   1、花椒:取原药材,除去椒目(另作药用)、果柄及杂质。

     2、炒花椒:取净花椒,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有香气,呈油亮光泽(出汗),取出晾凉。

04

炮制目的

生品辛温之性甚强,外用杀虫止痒作用甚佳。用于疥疮、湿疹、皮肤瘙痒等皮肤病。炒花椒可减毒,辛散作用稍弱,长于温中散寒,驱虫止痛。常用于胸腹寒痛,寒湿泄泻,虫积腹痛或吐蛔。

05

性味归经

性温,味辛。归脾经、胃经、肾经。

06

功能主治

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虫积腹痛,蛔虫症;外治湿疹瘙痒。--《中国药典》

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鱼腥毒。治积食停饮,心腹冷痛,呕吐,噫呃,咳嗽气逆,风寒湿痹,泄泻,痢疾,疝痛,齿痛,蛔虫病,蛲虫病,阴痒,疮疥。--《中药大辞典》

温中止痛;除湿止泻;杀虫止痒。主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蛔虫腹痛;呕吐泄泻;肺寒咳喘;肺寒咳喘;龋齿牙痛;阴痒带下;湿疹皮肤瘙痒--《中华本草》

07

药理作用

抗实验性胃溃疡、对肠平滑肌运动有双向作用、抗腹泻、保肝、镇静抗炎、局部麻醉、抗凝血、杀疥螨。药理实验表明,果皮注射液有止痛、麻醉作用;牻牛儿醇小量可引起离体肠管蠕动,大量则使之抑制;水煎剂对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炭疽杆菌、枯草杆菌、霍乱弧菌、副伤寒杆菌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所含挥发油可使蛔虫、蛲虫中毒。

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1.1.对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花椒水提物5和10g/kg均有显着抗小鼠水浸应激性溃疡形成作用,而醚提物仅有抑制倾向。花椒水提物10g/kg有显着抑制吲哚美辛加乙醇引起的小鼠溃疡形成,但抑制率(22%)不高。花椒醚提物3.0ml/kg显着抑制大鼠盐酸性溃疡形成(P<0.01)。花椒水提物5g/kg可明显抑制大鼠结扎幽门性溃疡的形成。

1.2.对四氯化碳诱发急性肝损害大鼠血清GPT和GOT的影响花椒水提物5.0g/kg能对抗四氯化碳升高GPT的作用(P<0.05=,且呈现剂量依赖性,但对GOT升高无对抗作用。

1.3.对药物性小鼠腹泻的影响:花椒醚提物3.O和6.0ml/kg可对抗蓖麻油所致的小鼠腹泻,作用不仅出现快,而且持久。其中3.0ml/kg组还能使腹泻发生推迟2小时(对照组1.2小时的发生率为5/12和11/12,花椒醚提物3.0ml/kg组分别为0/12和5/12,P值均为<0.05)。花椒水提物5或10g/kg有对抗小鼠番泻叶所致腹泻作用,作用产生缓慢,但持久(P<0.05)。4.对小鼠墨汁胃肠推进运动的影响小鼠灌胃花椒水提物10g/kg可明显抑制胃肠推进运动,P<0.05。

2.对实验性血栓形成及凝血系统的影响:采用电刺激大鼠动脉血管壁所致实验性体内血栓形成,并同步测定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花椒水提物10-20g/kg和花椒醚提物0.3ml/kg剂量下对大鼠血栓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和P<0.=,能明显延长实验性血栓形成的时间,提示有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花椒水提物10g/kg和醚提物0.15-0.3ml/kg剂量时具有一定的抗凝作用,水提物抗凝作用强于醚提物。花椒的抗栓、抗凝作用可能与血小板功能血管内皮细胞的抗凝成分有关,因花椒水提物对ADP和胶原诱导血小板聚集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50.4%,88.3%。本品所含的佛手柑内酯有一定的对抗肝素的抗凝血作用和止血作用。

3.镇痛作用:花椒水提物5-10g/kg和醚提物3.0-6.0ml/kg对乙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水提物P均<0.05,醚提物3.0ml/kg(P<0.05),醚提物6.0ml/kg(P<0.01),其中醚提物的作用较水提物强,且呈剂量依赖性。

4.抑菌作用:本品挥发油11种皮肤癣菌和4种深部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其中羊毛样小孢子菌和红色毛癣菌最敏感,MIC低于0.1HL/ml,MFC为0.1HL/ml。实验证实月桂氮卓酮和二甲基亚砜能促进挥发油进入真菌细胞内加速细胞死亡。

5.驱虫作用:花椒所含挥发油在保温的任氏液中能使猪蛔虫严重中毒。

6.其他作用:本品所含的茵芋碱有麻黄碱样作用,但强度较弱,可升高麻醉猫血压,增强瞬膜收缩,加强肾上腺素对血压及子宫的作用,加强猫或兔的在位子宫收缩,抑制小肠收缩及扩张冠状血管,提高横纹肌张力,加强脊髓反射兴奋性。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毒性茵芋碱小鼠的LD50为-mg/kg。致突变研究显示花椒对TA98菌呈阳性反应,对TA作用较弱。

08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油中含有柠檬烯、枯醇、牻牛儿醇等。还含去1,8-桉叶素、月桂烯、香草木宁碱、七叶内酯、茴香脑、侧柏烯等成分。

09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可含漱;研末调敷。

10

注意

阴虚火旺者禁服,孕妇慎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有文章有误请指正

参考文献《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rencaibaoshe.com/zyxg/80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