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中的中药小生姜,大名堂
生
姜
生姜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描述为“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生川谷。”
GINGER
现代研究结果表明,生姜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性油脂、脂肪油、姜辣素(姜酚、姜酮类等)、二苯基庚烷、树脂、蛋白质、维生素、戊聚糖、淀粉和矿物元素等多种天然成分,具有强杀菌作用和抗氧化能力。
相传,神农氏有次在山上采药,误食了一种毒蘑菇,肚子疼得像刀割一样,吃什么药也不止痛,就这样他晕倒在一棵树下。等他慢慢苏醒过来时,发现自己躺倒的地方有一丛尖叶子青草,香气浓浓的。原来是它的气味使自己苏醒过来的。于是,神农氏顺手拔了一兜,拿出它的块根放在嘴里嚼,又香又辣又清凉。过了一会儿,肚子里咕噜咕噜地响,泄泻过后,身体全好了。因为神农姓姜,就把这尖叶草取名“生姜”。意思是它使自己起死回生,作用神奇。
生姜辛散温通,能温胃散寒,和中降逆,其止呕功良,素有“呕家圣药”之称,随证配伍可治疗多种呕吐。通过对其进行炮制可改变其功效,进而适应不同病症需求。
比一比
药理作用
Ⅰ.抗呕吐
生姜自古以来被誉为“呕家圣药”,现代研究发现生姜中的挥发油成分具有通过刺激消化道,增加消化道蠕动频率,从而促进消化液分泌,具有保护胃黏膜细胞的作用,可显著抑制盐酸性和应激性胃黏膜损伤。
Ⅱ.抗菌
生姜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白色念珠菌等多种菌类有较好效果,生姜可作为肉类食品及水产品的天然防腐剂。
Ⅲ.抗氧化
从生姜中提取得到的生姜多糖具有抗氧化、抗衰老、防治痴呆等作用。
药食两用
Ⅰ.作为药物服用的生姜能促进人体消化液的分泌,促使胃肠张力、节律及蠕动增加。可用于预防胃寒呕吐,鱼蟹中毒等急症。
Ⅱ.由于生姜中的姜油酮、姜辣素等成分具有辛香味,作为烹调佐料来享用的生姜不仅可掩盖肉类、海鲜类食物的腥气,还可以作为调味品加入饼干、面包以及饮料中改善口味。
生活中的妙用
Ⅰ.防治晕车呕吐
生姜中的有效成分姜辣素具有止吐的功效,其作用机制主要与调整胃肠机能,抑制胃运动因素有关,姜辣素可透皮吸收。将干姜制成姜贴敷于肚脐能有效防止晕车、妊娠及化疗等原因引起的恶心、呕吐。
Ⅱ.洗头防治脱发
生姜中含有的姜酚、姜酮、姜辣素等成分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与抑菌作用,生姜水可用于改善头皮微环境、减少头屑、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刺激毛囊生长。
Ⅲ.治疗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功能活动障碍等。将干姜打成粉末后用醋拌匀,再蒸热后热敷患处,能够发挥生姜温寒、止痛、疏通人体经络等多方面的功效,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的效果。
注意事项
Ⅰ.秋季或睡前不宜食姜
人们感冒发烧时习惯服用姜茶等驱散身体内的寒气,然而秋季气候干燥,而干姜性温,味辛辣,擅宣发人体阳气,因此此时正常人过量食用易损害肺部。同理,睡觉前也不宜食用姜,中医理论认为夜晚人体应该收敛阳气,睡前吃姜易导致人体兴奋,昼夜节律失衡。
Ⅱ.阴虚内热者不宜食姜
姜性辛温,因此肺热痰黄、肝阳上亢、胃热苔黄、目赤内热、便秘口臭者不宜食用生姜,易加剧阴虚火旺。
Ⅲ.外伤未愈者不宜食姜
生姜中的姜酚对人体有一定刺激性,易导致伤口出现炎症反应,不利于伤口愈合。
Ⅳ.不能吃腐烂、冻坏的生姜
腐烂的生姜或冻坏的生姜中含有黄樟素,可使肝细胞变性、坏死,从而诱发肝癌、食道癌等发生。
Ⅴ.生姜性温而姜皮性凉
使用生姜治疗感冒等寒症时凉性的生姜皮反而会影响生姜发汗解表的功效,务必去皮后再服用;而用生姜治疗热性疾病如便秘、痔疮等症时最好单用生姜皮。
生姜的食疗方
Ⅰ.红糖姜茶
组成:姜、红枣、红糖
做法:将水煮开,放入洗净切碎的姜和红枣。煮10分钟左右,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红糖调和。
功效:防治风寒感冒、缓解痛经、暖胃。
Ⅱ.姜汁藕片
组成:莲藕、姜、麻油、醋、盐、酱油
做法:1.将藕洗净去皮,切片。
2.将姜去皮,切成末。
3.向碗内倒入10g麻油、20g醋、10g酱油调和备用。
4.将藕在沸水中汆一下,捞出后加姜末、精盐拌匀后再焖2分钟。
5.将藕装盘,浇上备好的料汁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解毒、健脾养胃、通便止泻
Ⅲ.姜汁撞奶
组成:老姜、鲜牛奶、白糖
做法:1.将老姜洗净去皮,剁成细末。
2.用纱布包裹姜末或用捣蒜器挤压姜末取汁。
3.将热牛奶倒入锅中,加热至70度左右。
4.关火,用勺子将牛奶舀起后再倒回去,重复这一动作数十次后,将70度左右的牛奶冲入姜汁中,比例为一碗牛奶:一大勺姜汁。
5.等2~3分钟姜汁与牛奶凝固,加入白糖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散寒和胃、促进生长发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rencaibaoshe.com/zyxg/11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