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年前的中医,是这样用中药治疗血液病
中医药权威精品知识
喜欢,就为我标星
小编导读血液疾病是医学界致力于解决的疑难疾病,现在大部分患者接受的都是西药的治疗。那么,古人没有细胞分类的理论,我们的中医药对于这样的疑难杂症是否有作用?今天,小编将带大家从3则医案中,见识下一位基层老中医治疗血液病的经验——
案1再生障碍性贫血
刘某,男,21岁,安徽省全椒县南屏公社。
年2月15日初诊:吐血、衄血、便血、尿血,遍身均可见散在性出血点,新旧杂呈,右目充血,左腰酸痛,精神萎靡,面色苍白。骨髓及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报告:骨髓增生极度低下,全片很少见到有核细胞,多核细胞2%,淋巴细胞97%,嗜酸性粒细胞1%,未见到幼红细胞及巨粒细胞,成熟红血球形态正常。周围血细胞检查报告:白细胞/mm^3,中性粒细胞25%,淋巴细胞71%,单核细胞4%,血红蛋白2.7g/dL,红细胞/mm^3,血小板/mm^3,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余诊之:脉来如葱管,浮大中空,苔白,舌质现乌斑,此乃元阳大亏,不能摄血之证。急救阳以摄血,庶希挽危于万一。
附片12g,桂枝10g,白芍15g,仙鹤草30g,茜草21g,龙齿24g,牡蛎30g,珍珠母60g,甘草10g,夏枯草15g。2月16日二诊:服药后衄止,原出血点已渐消失且无新发者,知饥欲食,可进粥一大碗,顷刻又饥,饥则欲食,是佳兆也,此系虚阳上扰,非为实火。脉已平软,舌上乌斑濒尽。
上方加黄芪12g,党参12g,改龙齿为花龙骨30g。2月17日三诊:晨起发热又见咽痛,脉来浮数,苔白质红,此外感之征也,嘱将上方第二煎暂停服。
防风10g,炒牛子10g,射干10g,黄芩10g,紫菀10g,法半夏10g,仙鹤草30g,茜草21g,甘草10g。
2月18日四诊:第一煎后热即退尽,咽痛亦微,唾中稍夹血,微欲呕。病家以为外感已愈,即自行停服第二煎,余促其速将第二煎服下。下午往视,唾中已无血,咽痛更微,亦不呕恶也。予上方出入,嘱将此方与十六日所剩方合煎同服。
藿香10g,法半夏10g,陈皮6g,炒牛子10g,射干10g,仙鹤草30g,茜草21g,甘草10g。
2月19日五诊:上方服后情况甚佳,右目充血濒尽,微有盗汗,左腿屈伸时微有疼痛。舌质转红,白苔渐去。
附片10g,熟地12g,桂枝10g,秦艽10g,当归10g,炒三仙各10g,白芍12g,甘草10g,桑寄生15g,仙鹤草30g,茜草21g,花龙骨30g,牡蛎30g,山萸肉12g,珍珠母60g,甘枸杞12g,石决明30g。
2月20日六诊:情况更佳,已能在房内外活动,食猪肝、鸡蛋无不适,
上方加山药12g。
2月21日至4月10日七诊至三十一诊:此间几遭外感,先后并发尿浊、肛裂及局部感染,均宗上法随证化裁治之,获效皆显。年2月26日后,患者已不再有任何出血现象。
4月11日三十二诊:诸恙悉愈,唯耳鸣未除。脉偏浮数,苔薄白,舌质透红。
龙齿21g,牡蛎30g,夏枯草15g,黄芩6g,桑叶10g,块茯苓15g,炒二芽各12g,车前子12g,仙鹤草30g,珍珠母60g。4月12日三十三诊:右颈强不适,右肩微痛,小溲黄。血常规检查:白细胞/mm^3,中性粒细胞45%,淋巴细胞52%,单核细胞3%,红细胞/mm^3,血红蛋白6.8g/dL,血小板/mm^3。脉软较浮数,苔仍偏水白,复招外感也。
桂枝10g,防风10g,制二乌各6g,白芍12g,块茯苓15g,泽泻12g,焦白术12g,二剂。
4月14日三十四诊:右项仍强硬不适,脉较浮,苔白质略红。
桂枝12g,附片12g,白芍12g,苍耳子12g,夏枯草15g,干姜6g,红枣四枚,花龙骨21g,牡蛎30g,磁石30g,珍珠母60g,焦山楂12g,甘草10g。4月17日三十五诊:右侧头面作麻、耳鸣。
上方去桂枝,加女贞子30g。4月26日三十六诊:数日来上腭疼痛,日来更甚,脉软浮洪,苔水白。
上方去干姜、红枣,加磁石30g,茯苓15g。4月30日三十七诊:健如常人。复查血常规:白细胞/mm^3,中性粒细胞57%,淋巴细胞43%,血红蛋白7.4g/dL,红细胞/mm^3,血小板/mm^3,遂停药。
年5月6日,医院复查,血常规报告:血红蛋白12g/dL,白细胞/mm^3,中性粒细胞74%,淋巴细胞21%,嗜酸性粒细胞5%,血小板11/mm^3。
年10月7日,笔者对患者作了家庭随访,悉患者体格素健,问无小疾。
案2紫癜
章某,男,30岁,安徽省全椒县广平中学。
患者因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入院,入院时血常规:红细胞/mm^3,血红蛋白4.0g/dL,白细胞总数/mm^3,中性粒细胞64%,淋巴细胞33%,单核细胞3%,血小板/mm^3。经中西医结合治疗(迭用止血剂及清热、滋阴、凉血药)后,未获显效。
年4月2日初诊:全身均有出血点,时有鼻衄,巩膜充血,头昏、头晕,身瞤动,下肢不温,手足心多汗,口干、口渴且多痰,失眠多梦,夜间上半身自汗,连日发热怯寒。脉软小,苔白,脉症合参,宗真武汤意并佐以潜纳。
附片12g,桂枝10g,白芍12g,干姜10g,生牡蛎60g,生龙骨60g,柏子仁15g,远志12g,夜交藤24g,磁石30g,焦白术12g,仙鹤草30g。4月3日二诊:鼻衄止,头昏大减,痰少易出,热退身凉,精神复振。但觉口干,睡眠欠佳,上身仍多汗,大便先干后溏,脉仍软小,白苔渐去。
上方加射干10g,茯神15g。4月4日三诊:全身出血点已减少,唇转润,渴止,下肢回温,睡眠甚稳,精神大振,
上方加猪苓12g。4月5日四诊:昨日揭去鼻中血痂后痂痕处稍出血,白苔已净。
上方加石决明30g(杵、先煎)。4月6日~4月18日五诊至十诊:进方大致同前,鼻衄止,巩膜充血消失,全身出血点几近于无,患者已能上街游玩。4月19日十一诊:昨夜忽发癫痫,精神大差,自谓稍不如意或稍多思虑则发癫痫,头痛不已,前方进退之。
附片12g,苍耳子10g,磁石30g,朱茯神24g,合欢皮15g,夜交藤24g,龟胶12g(另烊、兑服),黄芩6g,白芍12g,夏枯草10g。4月21日十二诊:情况尚佳,大便色黑偏溏,
上方加仙鹤草30g、远志10g、胡黄连3.5g。4月23日十三诊:昨夜痫症发作两次,但较前减经,口干,脉软小,白苔加甚。
上方去黄芩、胡黄连、夏枯草、龟胶,加焦白术12g,桂枝12g,干姜6g(茯神不用朱染)。4月24日十四诊:未发癫痫,脉症大致同前。
附片12g,桂技12g,茯神15g,焦白术15g,生牡蛎60g,生龙骨60g,磁石30g,法半夏10g,干姜10g,炒神曲10g,鸡内金10g,二剂。
4月26日十五诊:昨日多汗头痛,苔白不厚。
附片10g,夏枯草10g,白芍12g,磁石30g,生牡蛎60g,生龙骨60g。服上方数剂后,诸恙皆痊遂出院。出院时复查血常规:红细胞440/mm^3,白细胞/mm^3,中性粒细胞49%,淋巴细胞49%,嗜酸性粒细胞2%,血小板/mm^3。案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史某,男,49岁,安徽省全椒县大墅公社牛心大队大张小队。
年11月30日初诊:南京大医院血液学实验室血细胞检查报告: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自述:脾脏肿大已大半年,由小渐大,今如掌矣,且硬,头终日昏昏然,双目难睁,如按压脾脏则较适也,饮食精神尚可,大便时稀时干(今日血常规:血红蛋白10g/dL,白细胞/mm^3,血小板/mm^3,中性粒细胞58%,淋巴细胞15%,幼稚细胞25%)。舌苔偏白,脉偏弱微数,拟方温补为主。
附片15g,桂枝15g,龙牡各30g,炒白芍18g,焦白术18g,党参15g,炙甘草10g,制香附15g,元胡15g,川厚朴15g,陈皮12g,姜半夏15g,七剂。12月23日二诊:自述精神大佳,饮食亦佳,以往食一次即解大便一次,今亦较可,舌脉大致同前(今日血常规:白细胞/mm^3,血小板15/mm^3,中性粒细胞40%,淋巴细胞1.4%,幼稚细胞46%)。
上方加附片至20g、炒白芍至20g,白术至20g、党参至20g,加干姜8g,加香附至18g、元胡至18g。七剂。年1月2日三诊:自述劳累又着凉咳嗽,纳尚可。苔薄白脉浮软有汗,头痛面目浮肿,倘致发热,病必恶化,脾肿大处按痛(今日血常规:血红蛋白6.2g/dL,血小板/mm3,白细胞/mm3,中性粒细胞52%,淋巴细胞46%,幼稚细胞44%)。拟方补救之。
附片15g,桂枝15g,麻黄10g,杏仁15g,炒白芍20g,焦白术20g,炙甘草12g,防风12g,生姜10g,红枣6个,块茯苓20g,三剂。1月8日四诊:咳已减,但外邪未全去也,苔薄白尖红脉浮数(今日血常规:血红蛋白8.0g/dL,白细胞/mm3,血小板/mm3,成熟粒细胞53%,幼稚粒细胞47%)。
上方加炮山甲10g,紫草12g,川黄连5g,龙牡各30g,元胡18g。三剂。名家医案甄选大家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编者不加上按语以方便读者理解?
其实在图书出版时主编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但经与该集整理的学术指导任何先生反复商讨后,觉得以不写为妥。因为边正方先生思路新颖,思维独特,在整理时,必须仰视。其内涵深邃,非浅尝辄止者所能解析,若勉力为之,恐误后人!
本文出自《听香室医案》是边正方先生诊治病人的临证实录,由他自己亲笔所记。边正方先生是安徽全椒县名老中医,行医70余年,学验颇丰,亦工诗文,擅书法。本书整理者从例遴选余例集结出版。本书虽无按语,但相信愿意深入钻研的读者仔细研读之后,必能从中获益颇丰!
《听香室医案》
点击封面进入悦医家·中医书院购买此书
扫码免费试读
《听香室医案》由边正方先生的学生王德群教授整理,汇辑了正方先生精选医案近余例,多为先生晚年所治病案。正方先生,强调辨证论治,绝不寄望于特效药,守先识病后论治,治随证转。从医案中可窥见正方先生于临床,诊脉察苔、识证组方、议药论医、质疑救误、遵道重德、治病救人、做真人的轨迹。
精彩直播预告明末清初,有这样一位真实存在的传奇中医——
他是民族气节典范人物中医术最好的
他是清代名医中书法造诣最高的
他是书法大家中拳术最厉害的
他是武侠小说原型中思想界地位最高的
他,就是傅山(傅青主),中医必读经典《傅青主女科》作者,一个横跨医学、书法、文学、武林、思想五界的传奇历史人物!
6月24日“悦读中医”快手号将进行“中医经典永流传·傅山(傅青主)专场”图书直播,从中医临床到逸闻正史,带你全面领略傅山(傅青主)的传奇魅力。临床、古籍、文学、艺术多类图书,总有一本吸引你!
扫描下方转载请注明:http://www.rencaibaoshe.com/zyxg/11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