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学习两味中药郁金和天麻

郁金

CURCUMAERADIX

来源

本品为姜科植物温郁金CurcumawenyujinY.H.ChenetC.Ling、姜黄CurcumalongaL.、广西莪术CurcumakwangsiensisS.G.LeeetC.F.Liang或蓬莪术CurcumaphaeocaulisVal.的干燥块根。前两者分别习称“温郁金”和“黄丝郁金”,其余按性状不同习称“桂郁金”或“绿丝郁金”。

相关名

玉金、郁金、入金、乙金、温郁金、桂郁金、黄郁金、川玉金、川郁金、广玉金、黑郁金、光郁金、绿郁金、马蒁、紫蒁香、黄丝玉金、醋郁金

图片产地

温郁金主产于浙江、福建、四川等省;黄丝郁金主产于四川、福建、广东、江西等省;桂郁金主产于广西、云南等省区;绿丝郁金主产于四川、浙江、福建、广西等省区。

采收加工

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除去泥沙和细根,蒸或煮至透心,干燥。

性状鉴别

温郁金

呈长圆形或卵圆形,稍扁,有的微弯曲,两端渐尖,长3.5~7cm,直径1.2~2.5cm。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具不规则的纵皱纹,纵纹隆起处色较浅。质坚实,断面灰棕色,角质样;内皮层环明显。气微香,味微苦。

黄丝郁金

呈纺锤形,有的一端细长,长2.5~4.5cm,直径1~1.5cm。表面棕灰色或灰黄色,具细皱纹。断面橙黄色,外周棕黄色至棕红色。气芳香,味辛辣。

桂郁金

呈长圆锥形或长圆形,长2~6.5cm,直径1~1.8cm。表面具疏浅纵纹或较粗糙网状皱纹。气微,味微辛苦。

绿丝郁金

呈长椭圆形,较粗壮,长1.5~3.5cm,直径1~1.2cm。气微,味淡。

饮片

呈椭圆形或长条形的薄片。外表皮灰黄色、灰褐色至灰棕色,具不规则的纵皱纹。切面灰棕色、橙黄色至灰黑色,角质样,内皮层环明显。

性味归经

辛、苦,寒。归心、肝、胆、肺经。

性能特点

本品辛能行散,苦寒清泄,入心、肝、胆、肺经。能活血止痛、凉血清心、疏肝解郁、利胆退黄,并兼止血,为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凡血瘀气滞有热、肝郁化火、血热出血、热扰心神及湿热郁闭心窍,即可酌选。

功效

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凉血清心,利胆退黄。

主治病证

(1)胸腹胁肋胀痛或刺痛,月经不调,痛经,癥瘕痞块。

(2)热病神昏,癫痫发狂。

(3)血热吐血、衄血、尿血,妇女倒经。

(4)湿热黄疽,肝胆或泌尿系结石症。

配伍

郁金配石菖蒲:郁金辛苦而寒,功能解郁开窍、清心凉血;石菖蒲辛苦而温,功能开窍醒神、化湿豁痰。两药相合,既化湿豁痰,又清心开窍,治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狂、癫痫。

郁金配白矾:郁金辛苦而寒,功能解郁清心而开窍;白矾性寒,清热消痰。两药相合,具有较强的祛除心经热痰之力,治痰热蒙蔽心窍之癫痫发狂及痰厥等证。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研末,2-5g。

使用注意

丁香畏郁金,不宜与丁香、母丁香同用。

故事

来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

妇人倒经要药——郁金

小指月正在粗糙的石块上面磨着郁金,原来这块石头是爷爷特地从溪边找了很久才找到的。

一般人只听说过用石头来磨刀,却很少听过用来磨药。

小指月说,爷爷,为什么要那么费事呢,我们不是已经有打粉机了吗,一下子就打好了,可以省多少时间啊!

老爷爷笑笑说,为什么现在机器制造业那么发达,人们还要手工裁缝呢?有些手工制作是机器无法代替的,就像你手撕包菜,就比刀切的要好吃。而且有些药物最好不见铁器为妙,你用石头把它磨好,更原始接地气。

有个妇人,每次月经来临时,不是鼻子出血,就是刷牙牙出血,有时出得挺多的,月经过后就好多了。

这次一出血,居然有不可收住之势,她赶紧找来竹篱茅舍。

老先生说,指月,像这种女子月经来临时,人体上部出血,如吐血,鼻衄或牙龈出血,这种情况叫做妇人倒经,可以用一味顺经汤。

小指月没有听过一味顺经汤。

老爷爷说,就郁金,郁金是治倒经要药,既能清热凉血,也能顺气解郁。再加上它味苦性寒能降泄诸气,符合吐衄必降气之意。

原来《本草经疏》中说,郁金本属血分气药,其治诸血症,属于血热上行者,大凡内热火焰,此药能降气,气降则火降,而郁金之性,又善入血分,还能下降火气,使血不妄行。

这妇人就直接用小指月磨好的郁金粉,每次冲服两钱,喝第一次血就下去了,第二个月又喝几次,接下来倒经的现象就消失了。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郁金磨汁服,下气降血之功更速,虽然也可以走捷径用机器打粉,但效果会稍逊,这可能是由于损坏其混悬液而造成减效。其实郁金质地不坚,易磨,但须用力轻匀,手重则散。

天麻GASTRODIAERHIZOMA来源:

本品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elataBl.的干燥块茎。

图片

来源教材

产地

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东北及华北各地亦产。

采收加工

立冬后至次年清明前采挖,立即洗净,蒸透,敞开低温干燥。

性状鉴别

本品呈椭圆形或长条形,略扁,皱缩而稍弯曲,长3~15cm,宽1.5~6cm,厚0.5~2cm。表面黄白色至黄棕色,有纵皱纹及由潜伏芽排列而成的横环纹多轮,有时可见棕褐色菌索。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鹦嘴状的芽或残留茎基;另端有圆脐形疤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角质样。气微,味甘。

饮片呈不规则的薄片,外表皮淡黄色至淡黄棕色,有时可见点状排成的横环纹。切面黄白色或淡棕色,角质样,半透明。气微,味甘。

性味归经

甘,平。归肝经。

性能特点

本品甘缓不峻,性平不偏,质润不燥,专归于肝。善息风止痉、平抑肝阳,治肝阳、肝风诸证,无论寒热虚实皆宜。能祛风通络,治痹痛肢麻与手足不遂。

功效

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功效助记

天麻是一种好药,但是我没有见过,天麻,天麻,我想到了天黑的麻脸。

另一张全身麻点的图片有人说恐惧,没有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rencaibaoshe.com/zysc/88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