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中药枳实枳壳与橘皮有什么不同
建议WiFi下观看
击上方音频收听
枳实与枳壳的区别
枳实、枳壳在古代常混称混用,故而造成临床性效之混淆。枳实、枳壳虽然同基原,但因采收时间不同而临床性效有差异。如西青果与诃子、青皮与陈皮、黑胡椒与白胡椒等,其临床性效悬殊。七月、八月采者为实,九月、十月采者为壳。
枳实是属于没有成熟的果实,形状会比较小,外皮比较的厚,能够破除一些因为焦虑而导致的闷气,枳壳是已经成熟了的果实,形状会比较的大外皮比较的薄,药性会比较的平和,能够治疗一些胃部或胸部的胀气,因此枳实可以治疗胸闷的情况,枳壳有利于肠胃的改善。如果体质比较虚弱的话,建议用枳壳调理,体质好的话可以食用一些枳实改善。
枳壳与枳实,本为一物,功效相近,然枳实小则性苦而速,枳壳大则性和而缓,是以气在胸中,则用枳壳,气在胸下,则用枳实,气滞则用枳壳,气坚则用枳实等等。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秦岭-淮河线是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此线的南面和北面,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或是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这里说的南北之分,是指自然地理上的南北之分,确切地说,是亚热带(南方)与暖温带(北方)之分。自然地理的亚热带与暖温带都是有定义、有标准的。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之说。事实上橘和枳是两种不同的植物,两者虽同属于芸香科,但前者为柑橘属,后者则是枳属,两者不存在互相转化的可能。事实上柑橘相较于枳更怕冷,在淮北橘树无法在露天环境下长期生存,在当时也就根本不存在橘生淮北的可能性。晏子和楚王受限于当时的知识水平,无法准确掌握植物的种属,实际上是犯了重大错误。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说了这消息后,对身边的大臣、侍卫们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如今他将要来(楚国),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左右的大臣纷纷献计。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赐给晏子酒喝。喝酒喝得正高兴时,两个小兵绑着一个人来见楚王。楚王问道:“捆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罪。”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过,橘树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树,橘树和枳树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水土不一样。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盗,进了楚国就偷盗,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善于偷盗了吧?楚王(尴尬地)笑着说:“圣人是不可以随便戏弄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枳实、枳壳与橘皮不同
枳壳秉阴冽敛降之气,橘皮秉阳和宣发之气。简单地说是一金一木。枳壳入肺、胃、肝、大肠四经。因此它能够泻肺脏,宽大肠,治疗肺气上逆,两胁胀满,泄利后重等。枳壳治疗的是邪气结实不降,其力量作用在有形之结,因此说枳壳是开破之金。而陈皮是梳理之木。胁痛是气结于肝胆之经,金能平木,所以肝胆经的结滞不但可以用陈皮、柴胡来疏通,也可以用枳壳来开破。有人多怒也是肝胆气滞,却不适合用枳壳,因为怒气是无形的,枳壳找不到靶点,人多怒气适合青皮来疏通。
人生是一场修行,
修的是心渡的是人。
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