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的功效与作用

鹿茸,是指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未骨化而带茸毛的幼角,乃名贵中药材。鹿茸中含有磷脂、糖脂、胶脂、激素、脂肪酸、氨基酸、蛋白质及钙、磷、镁、钠等成分,其中氨基酸成分占总成分的一半以上。古代医家认为,鹿之精气全在于角,而茸为角之嫩芽,气体全而未发泄,故补阳益血之力最盛。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称鹿茸“善于补肾壮阳,生精益血,补髓健骨”。鹿茸是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主要从梅花鹿和马鹿头上采收,前者叫花鹿茸、黄毛茸,后者叫青毛茸。雄鹿到了一定年纪头上就会长角,初发时嫩如春笋,其表面上有一层纤细茸毛的嫩角就是鹿茸了。嫩角慢慢长大,逐渐老化成为鹿角,茸毛也就随之脱落。雄鹿的嫩角没有长成硬骨时,带茸毛,含血液,叫做鹿茸。马鹿角个头大,但药用质量梅花鹿角较高。根据鹿的生长时间、茸的大小、分叉多少及老嫩程度可分为很多规格,如初生茸、二杠、三岔、挂角、再生茸、砍茸等。锯收的鹿茸全体呈圆柱形,有1个分枝的称为“二杠”,有两个分枝的称为“三岔”。鹿茸从上到下可以分成蜡片、白粉片、红粉片、血片、骨质片。鹿茸是一种贵重的中药,用作滋补强壮剂,对虚弱、神经衰弱等有疗效。鹿茸中含有磷脂、糖脂、胶脂、激素、脂肪酸、氨基酸、蛋白质及钙、磷、镁、钠等成分,其中氨基酸成分占总成分的一半以上。补肾、壮阳、补虚、益精血、强筋骨、托疮毒。温肾益精:用于肾阳虚、精血不足所致的畏寒肢冷、阳痿早泄、梦遗滑精、宫冷不孕、小便频数、腰膝酸痛、头晕耳鸣、精神疲乏以及妇女冲任(即冲任二脉,与女子月经及孕育密切相关,属于奇经八脉)虚寒所致的崩漏带下等病症。补火助阳,生精益髓:据康熙年间医学著作《本经逢原》记载,鹿茸功用,专主伤中劳绝,强筋健骨,固精摄便,用于腰痛、四肢无力酸软、骨瘦如柴、弱不禁风,头晕眼花、贫血等病症。温补内托:用于疮疡久溃不敛,阴疸(jū,毒疮)疮肿内陷不起,鹿茸通过补阳气、益精血而达到温补内托的目的。治疗口舌生疮、口腔溃疡、目赤红肿、皮肤疽疮、女性下体瘙痒、下体异味、湿热、阴道炎等病症。破瘀血:据明朝医学著作《本草经疏》记载,用于女性肾气亏虚、任冲二脉亏虚引起的漏下恶血、瘀血在腹、小便涩痛、尿结石、月经不调、绝经、不孕等;用于男性肝肾不足所引起的身体忽寒忽热、疲乏、脸色萎黄、羸瘦、腹泻如疟、四肢酸痛、腰脊痛、尿频、尿痛、尿不尽、泄精、尿血等病症。泡制药茶药茶疗法是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茶在我国古代即是作为一种治病的饮品,唐代陆羽《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亦有“茶为万病之药”的论断。这种方法具有制作简单方便、吸收较快的优点。因为商品鹿茸本身就是薄片状、所以能直接泡茶饮用、最后嚼食吞下。作为保健药茶饮用,单味约服食.鹿茸以0.3~0.5克为好,可采用隔日饮用法、不必每日都服。坚持数月,必有助益。也可与其他具有甜味的滋补药物,如用桑椹子、桂元等配伍成方为椹元茶,同时泡沏饮用效果更佳。作为治疗疾病使用茶疗、鹿茸的剂量可以适当增大些,或者根据医嘱用量。含化嚼食据载慈禧太后就经常含嚼西洋参以吞津益寿。这种含化嚼食的方法,古往今来,备受青睐,因为含化不受场所、条件、环境的限制。具体做法是:将鹿茸片装入干净瓶中,随用随取,每次以一二片合于舌下,借助唾液的湿润将其泡透,进而吞咽津液,以求药效。初含微苫,继之甘甜,直至药味淡薄以后,再将它嚼碎吞下。鹿茸采用嚼食法服用,更为适宜。煎煮药粥粥是我国劳动人民一种独特的传统饮食,具有较好的营养作用。宋代名士陆游更是把食粥推崇为强身长寿的好方法。药粥就是用适量的中药和适量的米谷,加入一定比例的水和调料煮成的具有食疗作用的粥。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有使用药粥治疗疾病的记载,保健和食疗性质的药粥,在我国流传已久。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以人参、鹿茸为主,配合其他滋补性药物,与米谷配伍,再加入适当的调料,同煮为粥,进补服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食疗方法。参、茸药粥,通常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将参、茸的薄片直接和粳米加水煎煮,熬粥食用,最后将参、茸的残渣凋食吞服。另一种是将人参或鹿茸加工成粉剂,在清晨或晚上食粥时,调入少许粉末搅和均匀后即可用。每l克鹿茸粉作保健药粥时,可分成2~3次服完。浸泡药酒药酒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因为它便于保存,故深受人们欢迎。药酒是采用50~70度的白酒作溶剂,浸泡药物而成。内服药酒多加糖或蜂蜜调味。古代医家对酒剂十分推崇,原因在于酒本身就是一味药,可以治病。它有通血脉、养脾气、厚肠胃、调皮肤、去寒气、行药势等功效,而且酒还是良好的溶剂。自己制作药酒采用冶浸法较为适宜。具体做法是将鹿茸或含有其他药物的复方,放入瓶中,加入~毫升白酒,密闭贮存,每隔二三天晃动一下酒瓶,使其有效成分充分析出,一般要浸饱半个月才能饮用。根据平素酒量的大小,每次饮用10~50毫升不等。酒量不大的,还可以将少量药酒对加倍量的白开水,稀释后饮用。待浸泡的药酒饮完以后,还可以继续添加白酒毫升左右,再行浸泡饮用,直至药物无味为止。值得指出的是,凡是平素有肝、肾损害疾病者或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均不宜选用药酒的剂型进补。散剂吞服将鹿茸直接烘干,加工成粉末状,或到药店购买现成的鹿茸粉,装入事先准备好的空心胶囊中,置于密闭容器里,放在阴凉通风处。每次1~2粒,以白开水送服。也可以直接将粉剂放在口中,用其他药液、粥饮或温开水冲服。药膳调食“食疗”、“食补“学说,在我国养生学中历来就占据一定的地位,并受到人民的喜爱。药食同源,药物和食物是分不开的。药膳就是用药物和食品相配合,通过烹调,加工成具有防病治病、保健益寿作用的美味可口食品。药膳要看食药相互搭配,取药之性,用食之味,食借药力,药助食威,二者相辅相成,从而达到食养与食疗的最佳效果。药膳调食,这种古人所倡导、为千家万户所采用的食疗方法,绵延几千年而沿袭至今。服用鹿茸宜从小量开始,缓缓增加,不宜骤用大量,以免阳升风动或伤阴动血。阴虚阳盛者忌用。鹿茸所含激素类物质易刺激胃肠道薄膜,引起胃肠道反应。表现为:上腹疼痛、恶心、出冷汗,严重时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还可引起过敏、面色苍白、心慌、气短、胸闷、大汗淋漓、休克而死。出现不良反应后主要进行对症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时应用止血药,如西咪替丁,也可口服云南白药;过敏时应用抗过敏药,出现休克时立即注射肾上腺素,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鹿茸的有效成分会与水果和蔬菜中的酸发生反应而被破坏,因而属配伍禁忌:凡患感染而发热的疾病和突然发生剧烈痛症的人,都属暂忌。还应该注意的是,凡体格壮实而无需服食的人或食茸过量的人,都容易引起头胀、胸闷等反应。须立即停药观察,而不可强行续用。鹿茸药力较强,建议平时可以用枸杞子做茶泡饮可起到较好的保健效果。有四种情况不宜服用鹿茸:一是有“五心烦热”证状,阴虚的人;二是小便黄赤,咽喉干燥或干痛,不时感到烦渴而具有内热症状的人;二是经常流鼻血或女子行经量多,血色鲜红,舌红脉细,表现是血热的人;四是正逢伤风感胃,出现头痛鼻塞、发热畏寒、咳嗽多痰等外邪正盛的人。资源齐全的小程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rencaibaoshe.com/zysc/109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