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本草浅谈中药柴胡的品种沿革
每
周
本
草
省郎忧病士,书信有柴胡
——浅谈中药柴胡的品种沿革
唐代诗人杜甫在《寄韦有夏郎中》有云:“省郎忧病士,书信有柴胡。饮子频通汗,怀君想报珠。……”可见在唐朝柴胡就被世人所推崇备至。柴胡是我国传统常用的中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后历代本草多有记载。柴胡是多个著名方剂,如小柴胡汤、逍遥散、补中益气汤等的要药。目前,《中国药典》年版收载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numchinenseDC.和狭叶柴胡BupleunumscorzonerifoliumWilld.的干燥根,按形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和“南柴胡”。
我国柴胡属植物有余种,种类众多,有二十余种植物的不同药用部位在全国各地作为地方习用品入药,但药典仅收载两种,你知道其中的原委么?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柴胡。
1.柴胡属古今药用品种考证
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以“茈胡”为正名,“茈”通“紫”,列为上品。汉魏时期柴胡的基原较为混乱,《名医别录》记载:“一名山菜,一名茹草,一名芸蒿”。《博物志》云:“芸蒿叶似邪蒿,春秋有蒻,长四、五寸,香美可食,长安及河内并有之。此柴胡疗伤寒第一用”。可知,邪蒿为二回羽状裂片,与柴胡属植物多为全缘单叶有较大差别,与前胡属更为接近。
唐《新修本草》则认为“茈”字通“柴”,并载:“一名地薰,一名山菜,一名茹草,叶一名芸蒿,辛香可食”。宋代苏颂对柴胡的植物形态有详实的描述并绘有五幅药图(见图1),根据考证,宋代已有柴胡属多种植物药用:淄州(今淄博)与襄州(今襄阳)柴胡与柴胡分别为北柴胡的幼苗期和花期,江宁府(今南京)柴胡与近今江苏、安徽一带的狭叶柴胡或春柴胡类似,丹州(今陕西)柴胡描述“根赤色,似前胡而强,芦头有赤毛如鼠尾”与红柴胡完全一致。而寿州柴胡图见叶对生、花冠部呈管状,考证为石竹科银柴胡Stellariadichotoma。可见,在唐宋时期,开始出现银柴胡与柴胡混用的情况。
《图经本草》文字记载载:“柴胡生洪农山谷及冤句,今关陕、江湖间近道皆有之,以银州者为胜。二月生苗,甚香,茎青紫,叶似竹叶,稍紧,亦有似斜蒿,亦有似麦门冬而短者。七月开黄花,生丹州结青子,与他处不类。根赤色,似前胡而强,芦头有赤毛如鼠尾,独窠长者好”。足见宋代时期,柴胡的主流品种为狭叶柴胡B.scorzonerifolium,又称红柴胡。
图1《图经本草》柴胡附图《本草纲目》曰:“北地所产者,亦如前胡而软,今人谓之北柴胡是也,入药亦良。南土所产者,不似前胡,正如蒿根,强硬不堪使用。”并有记载:“其苗有如韭叶者,竹叶者,以竹叶者为胜。其如邪蒿者最下也。”附图可见“韭叶柴胡”与现今春柴胡,即狭叶柴胡硬茎未抽出前相类似,“竹叶柴胡”应为伞形科柴胡属植物。由此推测,自明代以来,多种植物或不同生长期的植物入药。
图2《本草纲目》柴胡附图明《滇南本草》记载了西南地区所产柴胡,其附图据考证与竹叶柴胡B.marginatum基本一致。《新纂云南通志》:“柴胡,腾冲高黎贡山及石头山产者为良。茎高二尺余,叶细如竹叶,花黄色,有芳辛气味。维西、中甸出产亦佳。”
图3《滇南本草》柴胡附图清代《植物名实图考》山草类亦收载数种柴胡,其柴胡的附图为伞形科柴胡属植物,其滇银柴胡项下载:“绿茎疏叶,叶如初生小竹叶,开碎黄花,根大如指,赭黑色,有微香。盖即本草所谓竹叶者。前人谓银柴胡以银州得名,滇以韭叶者为猴柴胡,竹叶者为银柴胡。”根据文字记载及附图,认为清代滇银柴胡即为竹叶者,与现今竹叶柴胡植物特征基本一致。
图4《植物名实图考》柴胡(左)和滇银柴胡(右)附图历代本草及西南地方本草中都有“叶似竹叶”柴胡的记载,具考证与现今竹叶柴胡产地分布与植物特征基本一致,竹叶柴胡的药用价值是有本草依据的。
2.柴胡属古今药用部位考证
从汉代至清代的代表本草均记载“二月八月采根,暴干”,表明传统的柴胡药用部位均为根。唐《千金翼方》中对柴胡的使用有“去苗”一说,并记载柴胡苗也可药用,“主治卒聋,捣汁频滴之。”明《滇南本草》引记载柴胡“发汗用嫩蕊,治虚热调经用根”,说明古代在西南地区地上部分与根分别入药,但功效与根完全不同。《本草纲目》曰:“柴胡生山中,嫩则可茹,老则采而为柴,故苗有芸蒿、山菜、茹草知名”。可见地上部分也常用来食用,称为山菜、茹草、芸蒿、地薰等。可见,本草记载柴胡入药主要为根,幼苗入药也有记载。西南地区有用地上部分的用药历史。
现代谢宗万先生所著《中药材品种论述》中也记载了“北柴胡”、“南柴胡”和“竹叶柴胡”之分。其中北柴胡B.chinense与南柴胡(韭叶柴胡)B.scozonerifolium,与现今药典收载情况相一致。记载“商品所称竹叶柴胡系指柴胡之幼嫩带根全草”。
3.近现代柴胡属植物药用品种
年版《中国药典》收载柴胡为北柴胡BupleunumchinenseDC.和狭叶柴胡B.scorzonerifoliumWilld.的干燥根,年版根据各地习用多种柴胡物种的实际情况,在63年版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及其同属数种植物”。但是,由于随后发生了服用大叶柴胡B.longiradiatumTurcz.中毒死亡事件。随后,从年版及以后至现今《中国药典》年版仍保持柴胡与狭叶柴胡两个来源。柴胡属植物在我国共有36种、17变种、7变型,大多具有一定药用价值。目前,药典品种柴胡资源不足,价格昂贵,柴胡属二十余个基原在全国各个地区作为柴胡类药材入药,收载在各个版本的地方中药材标准中。(见表1)
图5正品柴胡药材图(左:北柴胡,右:南柴胡)4.近代柴胡属植物药用部位
《中国药典》收载柴胡一直用“根”,但长期以来多地的地方中药材标准中收载的地方习用品不仅用根,还有用根茎、全草或茎叶作为药用部位。根据各地用药习惯,北方地区主要用根,西南地区用全草,华东、华南地区将根与茎叶分开使用。柴胡属植物的根中主要物质基础与药典品种一致,主要含有柴胡皂苷,各地常做“柴胡”入药。而地上部分柴胡皂苷含量极微,与根的物质基础差异较大,主要含有黄酮类成分,是其抑菌、利胆、抗病毒等作用的活性物质。由此可知,柴胡属植物地上部分与根均具有药用价值,但物质基础和药理活性有较大差异。
表1不同地区柴胡属植物药用及地标收载情况
图6黑柴胡药材图(宁夏中药材标准年版)图7烟台柴胡药材图(山东省中药材标准年版)图8竹叶柴胡药材图(四川省中药材标准年版)图9春柴胡药材图(江苏省中药材标准年版)结语
考证柴胡药材历代药用品种情况可知,历代柴胡的基原较为复杂,且存在品种变迁。宋代及之前正品柴胡药材以狭叶柴胡B.scorzonerifolium为主流品种,被历代医家推崇,到宋代多种植物做柴胡使用,有些为伞形科植物,有些相去甚远,造成柴胡品种混杂。石竹科银柴胡S.dichotomavar.lanceolata与前胡属多种植物混做柴胡用的历史较为久远。石竹科银柴胡与伞形科前胡因其性味功效不同,现今已分别入药。近现代以来,由于狭叶柴胡的资源减少,北柴胡B.chinense逐渐成为药典收载柴胡正品的主流品种。其它地方标准收载的柴胡属药材,具有与柴胡相类似的物质基础和临床疗效,也具有一定的药用历史,可在深入的研究后加以利用。历代本草记载柴胡药用部位主要为根,但柴胡属植物的幼苗入药也有记载,西南地区本草有使用地上部分的用药习惯。现今柴胡属药材不同药用部位具有一定本草依据。
图文来源
闫婕
审核
王光志
编辑I吴清华、饶华楠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rencaibaoshe.com/zysc/10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