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骨龙齿有讲究1
龙骨龙齿是较常用的中药材,属于矿石类,由古动物的骨骼演化而来。目前《中国药典》尚未收载,但全国各地的《炮制规范》均有收录。收录内容不同地区略有区别,但其来源与功效基本一致。均类同于《中药大辞典》。因此,主要以《中药大辞典》为依据给予阐述。
今天先说龙骨
《中药大辞典》收载:
龙骨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胳的化石。挖出后,除去泥土及杂质。五花龙骨质酥脆,出土后,露置空气中极易破碎,常用毛边纸粘贴。(浙江省炮制规范讲,象类门齿的化石为“五花龙骨”)
由磷灰石Apatite、方解石Calcite以及少量粘土矿物组成。主含碳酸钙(CaCO3)、磷酸钙[Ca3(PO4)2]。
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内蒙古、宁夏、湖北、四川、云南、广西、青海等地。
龙骨的实际商品常分为“土龙骨”、“粉龙骨”、“五花龙骨”和“锥龙骨”等。“土龙骨”往往夹带类化石的泥土;“粉龙骨”较白,粉性稍大;“五花龙骨”较酥脆,多色分层;“锥龙骨”多为象类门齿的化石,较光滑,呈锥柱状,或带角类动物的角的化石,光滑或具凸丁。
另外,不同的产地,以及从不同的土质出土,龙骨的颜色、质地也有区别。一般陕西、甘肃、宁夏及内蒙多白色,河南、山西多发红;黄土的出土多带土块,黄河故道出土多带砂质。
1、五花龙骨:又名青化龙骨、花龙骨。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全体淡黄白色,夹有蓝灰色及红棕色的花纹,深浅粗细不一。表面平滑,时有小裂隙。断面多粗糙,质硬而脆,易片片剥落而散碎。吸湿性强,以舌舐之有吸力。无臭,无味。以质脆,分层、有五色花纹、吸湿力强者为佳。一般以五花龙骨为优。
↓河南山西产
↓甘肃
↓河南
2、粉龙骨:又名白龙骨(《千金方》)。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表面白色、灰白色或黄白色,较光滑,有的具纹理与裂隙,或具棕色条纹和斑点(俗称龙骨斑)。质硬,断面不平坦,色白,细腻如粉质。吸湿力亦强。无臭,无味。以质硬、色白、吸湿力强者为佳。
↓甘肃
↓陕西
↓河南
↓甘肃(吸舌性)
3、土龙骨:性状同粉龙骨,唯夹带较多的土块,色显灰白,骨化部断面色白。其内含土块也类化石,较坚硬,不易刮去或洗掉,有的和骨化石相交融在一起。
4、锥龙骨:完整的呈锥柱状,断裂者呈柱状,表面较光滑,或有凸丁,实心或有髓腔;质硬而脆,吸湿性强,用舌舐之有吸力。无臭,无味。
↓河南
↓河南(此类石化较严重,撞击声清脆,似石棒声,吸湿性也差)
↓甘肃
↓内蒙
至于龙骨的伪品,前些年的部分药材市场上有人将现代的杂骨,比如猪骨、牛骨等埋入地下,待几年后挖出冒充龙骨卖。这种假龙骨质地坚硬,无吸舌性,虽有土块,但极易剥掉或洗净,表面无龙骨斑,折断处边缘棱角锋利。
另一种伪品为杂骨提胶后的骨渣,掺入龙骨中。这种“龙骨”多为碎小的块片,色较白但无光泽,表面无龙骨斑,质地极酥脆,用手轻捻即碎,易染指,无或微有吸舌性,且微有腥味。
在龙骨鉴别的时候,不仅眼要看色泽花纹斑点,舌要舔舐粘舌度,手要摸捻酥硬度,还要耳听撞击之声。必要时还要火烧闻气味。
《中药大辞典》:甘涩,平。
《安徽、上海中药炮制规范》:涩、甘,平。归心、肝、肾、大肠经。《中华本草》归经同。
《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中药大辞典》: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治惊痫癫狂,怔忡健忘,失眠多梦,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吐衄便血,崩漏带下,泻痢脱肛,溃疡久不收口。
《安徽省中药炮制规范》:镇心安神,平肝潜阳,固涩,收敛。用于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惊痫癫狂,头晕目眩,自汗盗汗,遗精遗尿,崩漏带下,久泻久痢,溃疡久不收口及湿疮。
《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煅石膏收湿,生肌,敛疮,止血。外用于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安神,平肝,固涩,生肌敛疮。用于心悸易惊,失眠多梦,肝阳眩晕,自汗盗汗,遗精白带,崩漏,溃疡久不收口。
转载请注明:http://www.rencaibaoshe.com/zyjs/11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