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何没用中药治疗新冠病毒感染者
日本古都奈良,有一座皇家仓库,叫“正仓院”。
这座仓库已有千年历史,虽历经战火与地震,但它丝毫无损,也没人动过偷盗的念头,因此它得以保存了大量的古代文物,尤其是当年遣唐使从中国带回的历代皇帝御赐的宝物。
每年的金秋时节,正仓院都要举行宝物展,有一次,展出了唐朝的中药丸。
我睁大眼睛看着千年之前中国的中药丸,为我们的老祖宗感到自豪。黑乎乎的,圆圆的一颗,虽过去这么多年,还能看到一种光泽。
正仓院展出唐朝的中药丸,有力地说明了中药早在多年前,已经传入日本。
日本人不仅把实物的中药丸带回日本,而且把当时中国最重要的两本中医书籍也背回了日本,一本是《伤寒论》,另一本是《金匮要略》,这两本书都是东汉时期中国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所写。《伤寒论》共有10卷,记述了个药方,而《金匮要略》是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书。这两本书都是用古汉语写的,日本那时候几乎都是读汉书和写汉字,所以,对于他们来说,要看懂这两本医药著作,也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到中国的明清时期,日本叫“江户时代”,日本形成了独自的“汉方医学”。这种汉方医学在基本概念、诊疗方法等很多方面,与中国的中医学呈现出较大的不同,已变成了日本独有的传统医学。
但是进入明治维新时代,由于日本打开国门全盘西化,因此西方的医学开始进入日本,尤其是使用器械动手术的治疗方法,让日本人大开眼界,觉得西方医学比汉方医学先进,疗效明显。因此,在明治时期,日本的汉方药走向了低谷。
到了昭和时代,尤其是日本投降之后,一些从中国回来的日本兵和商人们带来了中国的中药,而且调理身体的效果十分明显,因此中药,也就是日本的汉方药再度引起人们的追捧,于是在日本市场,汉方药出现了复兴。
目前,进入日本医保目录的复方颗粒剂共有个品种,明确了成分规格和功能效用的OTC汉方制剂共有个品种,同时汉方医学也成为日本所有医科大学的必修科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日本已经实现了中西医结合,动完癌症手术的患者采用汉方药辅助治疗的案例也越来越多。
而且,由于日本汉方药的加工与提炼技术精湛,因此,全世界70%以上的中药市场,都被日本的“汉方药”占据。
虽然如此,在这一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过程中,中国充分发挥传统医学的智慧,在全球第一个使用中药来救治感染者,并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钟南山院士在3月初与欧洲同行的视频会议上,明确表示:“我们实验证明使用一些中药,例如六神丸,显示病毒的数量减少了。另一个中药是连花清瘟胶囊,也提示使用后患者出现了较少的病毒负载量。”
最近,瑞典药品管理局对来自中国的“连花清瘟胶囊”进行检测,称“连花清瘟胶囊”声称包含约13种草药,但事实上只是薄荷醇,称对治疗新冠肺炎没有作用,并限制该药物入境。这一说法,与钟南山院士的观点相悖,引起舆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rencaibaoshe.com/zyjg/8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