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常识木通的功效与作用利尿通淋,
木通
木通,中药名。为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或白木通的干燥藤茎。秋季采收,截取茎部,除去细枝,阴干。主产于江苏、湖南、湖北。有利尿通淋,清心除烦,通经下乳的功效。用于淋证,水肿,心烦尿赤,口舌生疮,经闭乳少,湿热痹痛。
木通图片木通图片
木通图片
木通图片
木通简介药材名:木通
拼音:MùTōnɡ
别名:通草、附支、丁翁、丁父、葍藤、王翁、万年、万年藤、燕蕧、乌蕧、活血藤。
来源:本品为木通科植物白木通或三叶木通、木通的木质茎。9月采收,截取茎部,刮去外皮,阴干。
性状:(1)木通藤茎圆柱形,稍扭曲,直径0.2-0.5cm。表面灰棕色,有光泽,有浅的纵纹,皮孔圆形或横向长圆形,突起,直径约1mm;有枝。质坚脆,较易折断,横断面较平整,皮部薄易剥离,木部灰白色,导管孔排列紧密而无规则,射线细,不明显,中央髓圆形,明显。气微,味淡而微辛。
(2)三叶木通藤茎圆柱形,扭曲,直径0.2-1.5cm。表面灰色、灰棕色或暗棕色,颜色不均匀,极粗糙,有许多不规则纵裂纹及横裂纹,有时附生灰绿色苔藓,皮孔圆形或横向长圆形,突起,棕色,不明显,直径1-2mm;有枝痕。皮部易与木部剥离,去皮处表面棕黄色,射线处有深棕色纵沟。质坚韧,难折断,断面木部黄白色,导管孔细密,排列不规则,射线浅棕色,髓圆形而大。气微,珠微苦涩。
(3)白木通藤茎直径5-8mm。表面黄棕色或暗棕色,有不规则纵沟纹;有枝痕。质坚韧,难折断,断面木部淡黄色,导管细密,排列不规则,射线约13条,浅黄色放射状,髓类圆形。气微,味徽苦。
化学成分:茎含豆甾醇等。根含皂甙,小解得齐墩果酸及葡萄糖、鼠李糖。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心、小肠、膀胱经。
贮藏:置干燥处。
禁忌:内无湿热,津亏,气弱,精滑,溲频及孕妇忌服。
木通的功效清热利尿;活血通脉。主小便赤赤;淋浊;水肿;胸中烦热;喉喉疼痛;口舌生疮;风湿痹痛;乳汁不通;经闭;痛经
木通的作用
1、利尿作用:家兔在严密控制进水量的情况下,每日灌服酊剂(用时蒸去酒精加水稀释过滤)0.5g/kg,连服五天,有非常显着的利尿作用,灰分则无利尿作用,说明其利尿主要不是由于钾盐,而是其他的有效成分。家兔口服或静脉注射煎剂,亦出现利尿作用。2、抗菌作用:据初步体外试验结果,木通水浸剂或煎剂对多种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同属植物AkebialongeracemosaMatsum(产我国台湾省及日本)中提得的皂甙,对大鼠、小鼠有利尿作用;对大鼠的实验性关节炎也有某些抑制作用,它能延长环己巴比妥钠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间,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低浓度对家兔离体肠管和心房无明显作用,高浓度则使肠管收缩,心房抑制。对离体兔耳血管有收缩作用,口服毒性很小,注射给药则有一定毒性。
木通的用法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中药大辞典》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中华本草》
木通附方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①治小儿心热(小肠有火,便亦淋痛,面赤狂躁,口糜舌疮,咬牙口渴)生地黄、甘草(生)、木通各等分。上同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竹叶同煎至五分,食后温服。(《小儿药证直诀》导赤散)②治尿血
木通、牛膝、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五味子、黄柏、甘草。同煎服。(《本草经疏》)
③治水气,小便涩,身体虚肿
乌臼皮二两,木通一两(锉),槟榔一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二钱。(《圣惠方》)
④治涌水、肠鸣腹大
木通(锉)三两,桑根白皮(锉,炒)、石韦(去毛)、赤茯苓(去黑皮)、防己、泽泻各一两半,大腹(炮)四枚。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如入行五里再服。(《圣济总录》通草饮)
⑤治喉痹,心胸气闷,咽喉妨塞不通
本通二两(锉),赤茯苓二两,羚羊角屑一两半,川升麻一两半,马蔺根一两,川大黄一两半(锉碎,微炒),川芒硝二两,前胡二两(去芦头),桑根白皮二两(锉)。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木通散)
⑥治妇人经闭及月事不调
木通、牛膝、生地黄、延胡索。同煎服。(《本草经疏》)
以上内容摘自网络,谨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rencaibaoshe.com/zyjg/8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