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中药艾草

今天正是清明时节,由于疫情原因,大部分人都采取了云祭祖的方式以纪念先人。与此同时,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今早10点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防空警报鸣响。

在怀念祖先的同时,琉璃兔趁着今天正值仲春和暮春之交,带着各位解放深入了解一下大家都熟悉的草类植物——艾草。

艾草简介

艾草,自古在民间即有食用、袪风邪等用途,端午节有些岭南人士,除了会以糯米掺艾草制成"艾粄"等应节食品之外,还有人将艾草、茅草、抹草、柳枝、桃枝等药草悬挂门口,当作避邪之物。

艾叶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草药可以就地取材,且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表明艾叶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它对好多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孟子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思是说七年之病很顽固,但三年以上的陈艾却有可能治愈它。可见,人们对艾草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接下来就具体了解一下!

艾草叶

1

艾叶味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药,也是止血之要药。它具有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也常用于针灸(p.s.即温针灸,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亦可剪一小段艾条代替艾绒行温针灸疗法。),故又被称为"医草"。

艾草主要用治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症,如艾附暖宫丸。炒炭止血,可用治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带下,妊娠胎漏,如胶艾汤。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煎汤外洗可治湿疮疥癣,祛湿止痒。

传统药性理论认为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作用。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平喘,镇咳,祛痰、止血及抗凝血、镇静及抗过敏、护肝利胆等作用。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随着医学领域的不断拓宽,艾叶的用途越来越广。首先想到的就是泡脚了!

艾草泡脚可温肺:取30-50克干艾草煮水泡脚,用艾草泡脚期间应当注意,同时多喝温开水,少吃寒凉的食物,注意休息。发烧和患有低血压、糖尿病的人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艾草泡脚,而且用艾草泡脚每周三次即可,不宜过于频繁。艾草泡脚还能够改善肺功能,对于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和容易咳白痰的人很有好处。

艾草根

2

艾草根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味苦、无毒,却鲜有食用,主要用于中药,有止血、止痛、安胎、杀菌的功效,适合孕妇胎心不稳、外伤感染、皮肤癣病等患者使用。

艾草根在中药里主要用来止血和止痛,去汁液中含有很多的收敛性植物碱和一些麻醉成分,常用于治疗外伤,可促进伤口愈合,加快恢复;其实艾草根对消化道炎症也有一定的止痛止血作用,也可帮助黏膜修复。

与此同时,艾草根也是比较常见的保胎安胎的中药,适合孕初期的女性服用,性温可调理宫寒,止血可缓解先兆性流产,尤其是习惯性流产的孕妇可在饭后食用一些艾草根丸。

此外,艾草根含有的反式苇醇、β-丁香烯成分,具有较强的平喘、止咳作用,对于支气管哮喘和哮喘型慢性支气管炎有治疗的作用。

艾草根中含有杀菌抗菌的植物碱成分,能吸收菌类细胞中的水分,碱度较高还能直接使菌类失活,产用于各种外伤感染、皮癣等创面的清洗,治疗效果较佳。

艾草茎

3

我们都知道,艾草全身都是宝,其叶子和根部都能入药,但是否很少听过茎能入药呢?其实,艾茎主要是民间使用辟邪驱虫以及煲汤,基本上与艾叶相似,从传统药性理论上认为艾茎也有理气血,以及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作用。

艾茎虽然用途广泛但也要注意到其副作用,对消化及皮肤有一定刺激性。大量服用可引起中毒,出现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的一系列中毒症状,建议谨慎服用。

艾条制作

最后介绍一下我们平时艾灸时所用的艾条是如何诞生的。

艾灸疗法的主要材料为艾绒,艾绒是由艾叶加工而成。选用野生向阳处5月份长成的艾叶,风干后在室内放置1年后使用,此称为陈年熟艾。取陈年熟艾去掉杂质粗梗,碾轧碎后过筛,去掉尖屑,取白纤丝再行碾轧成绒。也可取当年新艾叶充分晒干后,多碾轧几次,至其揉烂如棉即成艾绒。

艾绒捏压越实越好,根据需要,艾炷可制成拇指大、蚕豆大、麦粒大3种,称为大、中、小艾炷。

将适量艾绒用双手捏压成长条状,软硬要适度,以利炭燃为宜,然后将其置于宽约5.5厘米、长约25厘米的桑皮纸或纯棉纸上,再搓卷成圆柱形,最后用面浆糊将纸边粘合,两端纸头压实,即制成长约20厘米,直径约1.5厘米的艾卷。

为了梦想,好戏开场!

图片来源:网络

文字编辑:Z-Lin、琉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rencaibaoshe.com/zyjg/81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