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并不是喝的越多效果越好
临床中碰到不少患者是第一次接触中医,此篇中的这位即是。
徐某,女,4岁,年8月24日上午初诊。
主诉:腹痛。
刻诊:孩子神情痛苦,口中呻吟。今晨起腹痛明显,喜按揉,纳呆,未进食早餐。两天前发烧,手足部红疹、咽部疱疹,怀疑手足口病。
在查体看咽部时,压舌板一压舌头,孩子即呕吐,呕吐物为淡黄色液体,量大,无味。扁桃体一度以上肿大,咽部有疱疹。
昨日服一付中药(同诊室郭大夫所开)孩子发烧已退,大便一天两次,第二次便溏。
脉浮滑,舌质淡红,苔薄白而腻。
因呕吐物为大量黄色液体,心生疑问,开始问诊,其母诉两天前发烧,故昨日来诊室就诊。回家熬药后,其母担心孩子发烧,白天喝了两次,晚上复烧,又叫醒孩子喝了两次,今晨又喝一次。小女孩的哥哥当时也在诊室,还插了句话,说:妈妈让妹妹喝了好多药。
这下呕吐大量黄色液体的原因明了了,就是喝入胃中的药液太多,孩子吸收不了,积在胃中,如同积食一样导致腹痛。
呕吐之后,孩子说肚子舒服些了,同时开始说饿。
诊断:孩子腹痛呕吐纳呆,而脉浮滑,为少阳枢机不利。
处方:小柴胡汤加减(小柴胡去党参加桂枝,干姜易生姜),一付颗粒剂。嘱其家长让孩子一天两次喝完,每次喝50毫升以内。
告知家长先用这一副药治疗孩子腹痛,下午再来一次,腹痛好之后再开治疗手足口的药。
年8月24日下午,复诊。
下午四五点妈妈带着孩子来了,孩子蹦蹦跳跳的,神情活泼,全无上午萎靡难受之感。
查体:手足部,臀部肛周红疹明显,口腔除咽部疱疹外,舌面及下唇内侧有溃疡。
脉滑,舌质淡红,苔薄白而腻,纳差。
诊断:口腔、肛周为消化道的入口和出口,脾主四肢,疱疹多发于这些部位,当为脾胃湿热壅滞所致。
处方:甘草泻心汤,三付。
三天后联系,孩子疱疹虽未痊愈,但好转不少。
此篇医案并无精彩出奇之处,写出来主要是想聊聊孩子服中药药量的问题。
中药汤剂的主要成分是水,所以喝中药汤剂跟喝水有相似之处,脾胃弱点的人一次性喝毫升水都觉得肚子胀,何况味道并不好的中药呢?
而中药效果好不好,并不是很多患者自以为的多喝点就能效果更好,而在于对症不对症,恩师库喜龙曾写过一篇文章,其中有句话叫“对症一口汤,不对症喝一缸”,就是说中药如果对症了,喝一口都有效。
而孩子本身胃容量就小,同时生病期间孩子通常胃口不好,饭都吃不下,喝大量的汤药,岂不是更消化不了?所以我一般给家长交代3岁以下的孩子每次喝50毫升以内,1岁以内的喝30毫升以内。有些脾胃虚弱的孩子我甚至会交代喝的更少。
但是中药一定要热服,即使喝一口,要必须喝温热的(除开方大夫有特别交代外)。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rencaibaoshe.com/zyjg/7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