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源出一脉却各有所长的中药
一些看似毫无关系的中药,却可以出自同一植株或母体;源出一脉,却不一定具有相同功效。同一种药用植物选用了不同部位入药,功效会有所不同,甚至完全相反!这里,逸仙药师为您揭开杏林界的另一面。
麻黄﹠麻黄根1麻黄: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药性: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散寒通滞。
麻黄(生用)为发汗解表之要药。
(炙麻黄:临床多用。性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长于润肺止咳,宣肺平喘;麻黄绒:作用缓和,适于老人、幼儿及体虚者风寒感冒;蜜麻黄绒:作用较麻黄绒更缓和,适于表证已解而喘咳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
麻黄根: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或中麻黄的根及根茎。
药性:甘、微涩、平,归肺经。
功效:固表止汗。自汗盗汗,为敛肺固表止汗之要药。
枸杞﹠地骨皮2枸杞: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
药性:甘、平,归肝、肾经。
功效: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地骨皮: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干燥根皮。
药性:甘、寒。归肺、肝、肾经。
功效: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生津止渴。
夜交藤﹠何首乌3夜交藤:蓼科植物何首乌的藤茎或带叶的藤茎。
药性:甘、平,归心、肝经。
功效:养血安神,祛风通络。
何首乌: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
药性:苦、甘、涩、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补益精血(制用),解毒、截疟、润肠通便(生用)
瓜蒌皮﹠天花粉4瓜蒌皮: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成熟果皮。
药性:甘,微苦,寒,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
天花粉: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根。
药性: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大青叶﹠板蓝根5大青叶: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叶。(区别:蓼大青叶:蓼科植物蓼蓝的干燥叶。)
药性:苦、寒。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板蓝根: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区别:南板蓝根:爵床科植物马蓝的干燥根茎和根。)
药性:苦、寒,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常用中成药有板蓝根冲剂/板蓝根片。
益母草﹠茺蔚子6益母草:来源于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新鲜或干燥地上部分。
药性:苦、辛,微寒。归肝、心、膀胱经。
功效: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
茺蔚子:来源于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干燥成熟果实。
药性:辛、苦,微寒。归心、肝经。
功效:活血调经,清肝明目。
大腹皮﹠槟榔7槟榔: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产于海南、云南、广东等省。原产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以印度尼西亚,印度,菲律宾产量大。
药性:苦、辛、温。归胃大肠经。
功效: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大腹皮: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果皮。
药性:辛、微温。归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行气宽中,利水消肿。
金银花﹠忍冬藤8金银花: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区别:山银花:忍冬科植物灰毡毛忍冬、红腺忍冬、华南忍冬或黄褐毛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药性:甘、寒。归肺、胃、心经。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忍冬藤: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茎枝。
药性:甘、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疏风通络。
桂枝﹠肉桂9桂枝: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
药性: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肉桂: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
药性:辛、甘,性大热。归肾、脾、心、肝经。
功效: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区别:桂皮:樟科植物天竺桂、阴香和川桂的树皮。
桂花:木犀科植物木犀的干燥花)
桂枝与肉桂的区别:共性: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区别:肉桂温里寒,又能补火助阳,引火归原。桂枝长于散表寒,又能助阳化气。
桑叶﹠桑枝﹠桑白皮﹠桑葚子
10桑叶: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
药性:甘、苦、寒,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抑阳,清肝明目,凉血止血。常用中成药有夏桑菊冲剂。
桑枝: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嫩枝。
药性:微苦,平。归肝经。
功效:祛风湿,利关节。
桑白皮: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根皮。
药性:甘、辛,寒。归肺、脾经。
功效: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桑葚子: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果穗。
药性:寒,味甘、酸。归心经、肝经、肾经。
功效:补血滋阴、生津润燥。
血余炭﹠紫河车11血余炭:为人发制成的炭化物。取头发,除去杂质,碱水洗去油垢,清水漂净,晒干,焖煅成炭,放凉。
药性:苦,平。归肝、胃经。
功效:收敛止血,化瘀,利尿。
紫河车:人洗净干燥胎盘。
药性:甘、咸、温,归脾、肝、肾经。
功效:补肾益精,养血益气。
类似的中药材还有:
生地: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甘、苦、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养阴生津。
熟地: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甘、微、温。归肝、肾经,补血养阴,填精益髓。
白果: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干燥成熟种子。
银杏叶: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干燥叶。
荷叶:睡莲科植物莲的叶。
莲房: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干燥花托。
莲子:睡莲科植物莲的干燥成熟种子。
莲子心:睡莲科植物莲的成熟果实的干燥幼叶及胚根。
藕节:睡莲科植物莲的干燥根茎节部。
芦根:禾本科芦苇的干燥根茎。
苇茎:禾本科芦苇的嫩茎。
槐花:为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及花蕾。
槐角:为豆科植物槐的干燥成熟果实。
合欢皮:豆科植物合欢的干燥树皮。
合欢花:豆科植物合欢的干燥花。
枳壳: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枳实: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的干燥幼果。
车前子:车前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干燥成熟种子。
车前草:车前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干燥或新鲜全草。
郁金:姜科植物温郁金、姜黄、广西莪术或蓬莪术的干燥块根。
莪术:姜科植物温郁金、姜黄、广西莪术的干燥根茎。
竹茹:为禾本科植物青秆竹大头典竹或淡竹的茎秆的干燥中间层。
竹沥: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等的茎经火烤后所流出的液汁。
马兜铃:为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和马兜铃的果实。
青木香: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的干燥根。
雄黄:硫化物类雄黄族雄黄(四硫化四砷),通常为橘黄色粒状固体或橙黄色粉末,质软,性脆。常与雌黄(三硫化二砷)、辉锑矿、辰砂共生;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在空气中可以被氧化为剧毒成分三氧化二砷,即砒霜。
信石:砒霜(三氧化二砷)氧化物类矿物砷化矿石或由毒砂(硫砷铁矿FeAsS)、雄黄加工制造而成。
补充说明1、上述文中所列举的各种源出一脉的中药里,植物多见,动物药及矿物药少见。其中花叶根皮或种子可分开入药的比较常见,如益母草与茺蔚子、车前草与车前子等;
2、生地和熟地药材都取自植物块根,制法不同,功效不同,这也体现了中药炮制的作用;
3、竹沥和竹茹可同时取于淡竹,但竹沥不是植株的实体;
4、部分中药可取材多种种属,列在一起是因为它们有共同的取材植株,如马兜铃和青木香均可源于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但中药马兜铃可源于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因此,药材的选取必须求证慎重;
5、本文图片均选自网络,正常应用中的中药材绝大部分都采用干品或制品,图中选取鲜品者纯属本着展示原植物形态之意;
6、部分中药材具有偏性或毒性,建议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使用。
原创文章,转载须注明作者和来源(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钱卫良
审核:伍俊妍
编辑:钱卫良
院本部:广州市沿江西路号
南院区:广州市海珠区盈丰路33号
增城院区:广州市增城区光明东路1号
钱卫良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rencaibaoshe.com/zyjg/6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