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干货5分钟读懂中药材市场之20
昨天我们已经发布《年中药材价格与产量报告(上篇)》,回顾了年中药材价格与产量变化的总体情况,今天推送的下篇集中报告了中药材重点品种的价格走势与趋势,请朋友们继续强势围观!
中药材品种种类繁多,常用品种超过种,既有植物类,也有动物类。我们选择29种重点中药材为代表研究年中药材整体价格水平的变化(代表品种选择同步于商务部中药材重点流通品种分析系统),其中根及根茎类22种、花类1种、果实类4种、菌类1种以及动物类1种。
年重点中药材品种的价格波动的整体情况
根及根茎类药材
纳入统计的22种根及根茎类药材分别为:人参、三七、川芎、大黄、山药、太子参、元胡、丹参、天麻、半夏、白芷、甘草、地黄、当归、麦冬、牡丹皮、附子、厚朴、党参、黄连、黄芪、黄芩。其中19种药材价格在年出现下跌,川芎、党参价格出现小幅上涨,黄芩价格走势基本持平。
三七依然是根及根茎类药材的代表,其价格涨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药材价格波动情况。年,三七(剪口)市场平均价格为元/公斤,同比下降58.4%,降幅进一步增大。由于前几年三七高价位的刺激,农户种植面积暴增,扩种的三七已陆续进入收获期,新增加的产量难以短期消化,三七未来价格仍将在低位运行较长时期。
图1-6年三七(剪口)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药通网、中药材天地网
川芎是著名的四川产道地药材,四川省川芎产量常年占据全国95%。年川芎产量在吨左右,同比去年产量增加吨,增幅为12.5%。年川芎价格由年初15元/公斤上涨到年末的16.2元/公斤,涨幅8%。
图1-7年川芎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药通网、中药材天地网
根及根茎类药材多数具备人工培育的条件,如人参、三七、白芷、当归、党参等品种均已实现规模化人工培育,其中生长期较短的品种供给弹性较大,产量能及时对市场价格做出回应;生长周期越长的品种供给弹性则很低,受到价格信号刺激后,扩产的中药材产新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上市,因此这类品种体现的价格周期会相对较长。
花类药材
金银花是唯一纳入统计的花类中药材,近年来的价格走势呈现相对稳定趋势。年金银花产量估计在吨左右,与年的吨相比,产量下降1吨,降幅约10%。同时金银花产地陈货库存较大,新货上市后价格进一步下跌。总体来看年金银花价格由95元/公斤跌至80元/公斤,跌幅超过15%,价格回到近年来的最低点。金银花的主产地分布在山东、河南和河北,近几年价格波动幅度不超过30%,属于行情走势相对稳定的品种。
图1--年金银花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药通网、中药材天地网
果实类药材
纳入统计的果实类药材共有4种,分别为枸杞、水飞蓟、连翘和山茱萸。
枸杞属于药食两用药材,近几年随着国内外健康理念的深入人心,枸杞的保健价值被越来越多人熟知。宁夏、甘肃、青海等枸杞主产区的播种面积不断扩大,对应市场的需求增速更快。年宁夏枸杞平均价格为70.3元/公斤,较去年上涨54.2元/公斤,较上年上涨29.7%。综合来看,从需求和种植情况分析,枸杞短期内价格依然看涨。
图1--年枸杞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药通网、中药材天地网
连翘和山茱萸都属于野生或者半野生药材,产销量走势均较稳定。年连翘因花期霜冻以及产地干旱等天气因素影响,产量减少,价格攀升,年新货上市后价格迅速下滑,市场价格回归到去年价格大幅上涨前的水平。
图1--年连翘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药通网、中药材天地网
菌类药材
纳入统计的菌类药材只有茯苓。茯苓是药食两用类药材,全国产量约为3万吨,市场行情较稳定,存货也较多。年茯苓统丁平均价格为20.6元/公斤,新货上市后价格下跌明显;茯苓统片价格为21.6元/公斤,较去年上涨12.3%。
图1--年茯苓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药通网、中药材天地网
动物类药材
纳入统计的动物类药材是鹿茸,包括梅花鹿和马鹿两种,其中梅花鹿鹿茸价格更贵。年,梅花鹿鹿茸平均价格为元/公斤,同比上涨2.04%;马鹿鹿茸平均价格为元/公斤,同比上涨1.2%。鹿茸属贵重中药材,市场空间虽大,但由于产量规模限制,常常有价无市。如图1-12所示,鹿茸的价格走势与其他类品种差异明显,其价格走势变动很小,近三年价格波动幅度不超过5%。
图1--年鹿茸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药通网、中药材天地网
年中药材价格波动的结构性特点
高价位药材品种仍处于持续下跌通道
年高价位中药材品种的跌幅最大,如三七、浙贝、荆三棱、车前子、佛手花、九香虫等。药农在前几年高价刺激下,大幅扩增这些品种的生产,新货大量上市加上囤货库存,这类品种的中药材在中期内仍将处于下跌通道。以三七为例,价格从年初的元(头)跌至元,对比年同期的元高价,跌幅更大。三七价格下滑主要是由生产出现过剩导致的,该品种近5年连续维持高价行情,极大刺激了药农种植积极性。统计数据显示,云南文山州及附近地区在年开始出现三七的大面积扩种,到年种植面积超过24万亩,年三七价格大幅下跌后仍居高位,当年产量不低于吨,而市场需求量仅在吨左右。虽然三七的需求量近年稳步增加,但是市场供给量已远远超过需求量,年新货上市后三七价格进一步下跌。
图1--年三七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药通网
中价位药材品种提前进入调整期,跌幅放缓
中价位品种持续小幅下跌行情,如白术、怀牛膝、丹皮、桔梗、白芍、红花等。这些品种价格的跌幅多在20%以内,整体走势相对稳定。这些品种大多属于提前进入调整阶段,但是种植面积调减幅度有限,历年库存还有待消化。受调整周期制约,这些品种价格仍处于下行区间。以桔梗为例,年该品种行情没有大的突破,统货价格在16元上下浮动,鲜货价格维持在2.5至3.5元。该品种在安徽、陕西等产区因收益下降已经逐渐减产,内蒙产区承包土地种植的大户也减少了种植面积。不过,由于前几年高价行情时扩增的在地面积较大,年新货产量仍不小,加上近几年鲜货出口一直不振,导致桔梗价格仍在低位徘徊。经过近两年的低价运行,桔梗的库存量已逐渐出清,价格继续下跌空间不大。随着种植面积的进一步减少以及市场利好的逐渐凸显,后市行情上涨潜力较大。
图1--年桔梗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药通网
低价位药材品种低谷震荡
部分品种出现反弹趋势
低价位品种进入调整通道,部分药材价格出现反弹。年多数中药材行情低迷,但是仍有一些品种价格逆市上扬,如党参、当归、酸枣仁、猫爪草、夏枯球、白豆蔻等。这些品种价格的上涨基本与产量减少相关,有些是受到人为调减种植面积的影响,有些是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以党参为例,年党参在遭遇干旱减产的影响下价格上扬。小统的价格由17元上涨至30元,中统从低价23元涨至37元左右,大统由40元上下涨至55元的价格。值得注意的是,减产带动的涨价并非市场实际需求的表现,而是药商看到利好空间后积极持货带动的价格提升。党参的供应货源相对充足,原有库存也没有完全出清,市场上供大于求的关系并未发生根本转变,这也是其价格反弹后没有出现继续上涨的原因。
图1--年党参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药通网
野生中药材价格持续走强
野生中药材价格受周期性影响较小,近年在中药材整体行情走低的背景下,野生中药材的跌幅有限。年多数野生药材行情稳定,在价格上涨涨价的药材中野生中药材占有不小的比例,如海金砂、野菊花、地龙、蜂房、水蛭,蔓荆子等。苍术、赤芍,白鲜皮等野生药材价格同比上一年稍有回落,但是下降的幅度并不大。
野生中药材品种拥有相对独立的运行周期,由于供给受限,野生药材品种的供给弹性很小,在价格信号的刺激下短期内只能通过加强采收的手段来满足市场需求,而短期的过度采收将导致长期供给能力的下降,因而导致一段时间后价格的再次上升。在没有解决人工培育的前提下,由于自然存量逐年减少,开采成本逐年上升,其价格必将长期看涨。因此,野生中药材在价格上多表现为“涨多跌少,趋势走强”。
END
声明转载请注明:http://www.rencaibaoshe.com/zyjg/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