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隆德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中药材产业日渐成为医药市场上最有前景、最有生命力、最有开发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宁夏隆德县依托自然禀赋,审时度势,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努力使其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1本县中药材发展的现状
隆德县地处六盘山“天然药库”核心区,境内分布药用植物90科种,其中常用药材种,品种多,蕴藏量大,且种群分布集中,是国内医学界公认的“具有显著特色的天然药库”。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将中药材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进行规划和部署,建基地、打品牌,不断加快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步伐。目前,全县发展中药材企业11家、中药材合作社58家、农民经纪人和种植大户人,注册“六盘明珠”“塞上六盘”和“隆珍杰”等中药材商标8个,秦艽、柴胡已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黄芪、板蓝根、黄芩已通过国家规范化GAP基地备案,GMP认证企业2家,电子商务7家,年产中药材1.8万t以上,实现总产值达1.6亿元以上。招商引进了广州香雪集团、福建康业投资公司、上海医药集团等优势企业,在本县建基地、搞加工、促流通。建立六盘山中药材科技示范园区,重点扶持中药材加工企业开发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保健品等精深加工产品,不断提升中药产品档次,提高附加值,对促进隆德县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2产业发展瓶颈
2.1市场因素
主要表现为品种多,规模小,缺乏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致使本县中药材市场发育不全。
一是市场风险较大,抗御能力差。
受国内外市场影响,中药材的供求和价格出现波动,加之市场储备体系和市场风险监控体系不健全,使全县的中药材抗风险的能力大大降低。本县曾经柴胡、黄芪盲目扩张种植,价格暴跌,致使群众谈“药”色变,心有余悸。与年相比,年的中药材价格升降幅达到30%左右,中药材价格风险波动大,给中药材蒙上了一层不确定因素,农民不敢大面积种植,收购商不敢多收购,出现“赌药”的情绪。
二是种植规模小,效益不高。
目前本县药材种植面积8万亩,最大的黄芪也不足2万亩,最少的10亩以下,黄芪亩产干品~kg,亩产值0~0元,产量产值较低。从全国中药材需求量看空间还很大,但本县目前的种植面积和产量规模不大,没有形成拳头产品,不能满足现代制药业对资源的大量需求,缺乏市场吸引力、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三是缺少交易市场,购销能力弱。
目前,全县还没有专业化中药材交易市场,产销脱节,供需信息传递严重滞后,购销不畅,没有价格话语权,直接吸纳中药材资源的能力弱,严重制约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全县仅有宁夏西北药材科技有限公司、宁夏六盘山中药资源开发有限公司、隆德县葆易圣药业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合作社)收购,部分乡镇也只有一些零星的流动收购商贩和小收购网点进行随机收购,吸纳能力有限,大多随行就市,价格波动大,经济回报率低,严重影响了药农的生产积极性和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
2.2技术因素
一是人才少,信息不畅。全县中药材专业技术人员不足15人,企业高技术人才更是寥寥无几。各乡镇、企业均有信息服务站,但专职人员少,报酬低,信息采集发布量少,不足以服务中药材产业,加之种植农户资金短缺,文化素质较低,缺乏必要的种植管理技术、质量意识、市场意识淡薄,市场信息不对称,及时化解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在品种、种植选择等方面存在盲目性,极易形成“一哄而上,量多价低,少种就缺”的怪圈,制约了药农种药积极性。
二是技术缺、服务跟不上。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对选种用种、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控、采收加工等环节的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健全专业的技术指导机制和技术服务体系。
目前,本县中药材产业办公室仅有8人为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严重缺乏专业人才队伍,也缺乏龙头企业、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在种苗供给、种植管理、技术指导以及产品销售等环节,与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存在较大的距离。
三是机构不健全,质量监控缺失。由于缺乏专门的中药材质量检控机构,流通环节的市场准入制度缺失,因此,多数进入市场的中药材,无严格的药用品质检测和安全指标控制,品质差异大。
2.3管理因素
目前,本县存在中药材品种多、单品种种植规模小、产量不高和品质低等情况,没有形成占领市场的主打拳头产品。药材主要靠流动商贩上门收购或者集镇收购小店零星收购,市场资源整合无力,市场开发工作相对滞后,市场管理和服务工作也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
另外,当地中药材种植推广尚处于自发无序阶段,广大干部群众对种植中药材的效益持怀疑态度,组织效率低,发展规模不大,发展速度慢。中药材协会、合作社等协会组织少,而且其作用也未能完全发挥。大多数经营者仍各自为阵,没有形成订单种植、联锁经营,无法有效化解市场风险,农户和企业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因此,需要管理部门搞好产业政策引导,健全经济组织,聚集组织能量,充分发挥经济组织的功能,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
3发展思路与对策
“市场+基地+农户”的订单式种植模式已推广多年,产业仍然没有做大做强,其中缘由不言而喻,市场、基地、农户三要素存在瑕疵。根据本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现状,中药材产业发展要从种植、市场、技术、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以市场化的大理念、产业化的大思路、高效化的大目标、国际化的大手笔抓中药材产业,探索一条适合隆德县情的中药材发展之路。
3.1因地制宜改变种植方式,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将适宜在山地生长、能够在山地生长的药材由川地转移到山地,如秦艽、柴胡适合林药间作,鼓励林药间作;黄芩耐旱适合生长在海拔较低的地域,应将黄芩引种到旱塬地。
一是符合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原则,山地种药增加了山体绿色面积,同时也节约了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实现了经济利益最大化。
二是一次赋予,永续利用。山地中药材靠自然繁育生长,延续后代,不需年年人工栽培,却年年有效益。
三是提高了中药材质量,野生药材来源于自然,让中药材回归自然,符合了其生长的生态环境,避免了大田种植过程中使用化肥、农药和人为带来的污染问题,提高了药材品质。
另外,在种植方式上,应适当弱化企业连片大面积粗放种植,利用政策激励、企业带动等办法让更多的农户参与进来精耕细作。
3.2建立健全市场服务体系,拓宽药材销售渠道
一是以县城为中心,建立设施齐全、服务配套、运行顺畅、功能强大的中药材专业批发市场。同时,配套建设一批市场带动能力较强的乡镇中小收购网点和主产区重点市场。在市场建设过程中,要尊重市场规律,特别要注意的是“市场”应该是先有市再有场,有场无市、大场小市都不利于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二是建立区域性中药材信息交流平台,为中药材的产、供、销等各环节提供准确、快捷的服务。逐步建立健全种加销、农工贸综合服务体系,为广大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系列化配套服务,促进产业发展。
三是产业经营者要与市场需求主体签订产销合同、协议,以订单种植、定向供应等模式,使之成为药品生产企业、中药饮片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基地。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扶持大中型中药材企业落户隆德,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中药材产业体系,加强中药材深加工和包装,提高隆德县中药材的附加值,推进产业的纵深发展。
四是建立中药材区域储备调控机制,扩大药材储备量,调节供求余缺,缓解市场压力,既可以使药农的生产得到保障,也方便中药材区域性调控,确保市场供求平衡。在这方面,甘肃、河北等地的中药材战略仓储建设已成规模。
3.3强化队伍建设,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一是解放思想,统一认识,组建强有力的工作班子,整合各类资源,规范行政行为,提供优质服务;中药材协会、专业合作社等组织要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规范市场行为、信息交流、经济技术合作、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等方面的作用,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结合当前“三支一扶”和大学生村官制度,多选派一些农学、林学和中药学等方面的干部和大学生到农村工作,指导和带领农民群众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建立产业人才队伍,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三是强化中药材种植管理技术培训,加大对药农和基层干部的技术培训力度。把中药材种植、采收、加工、贮存和销售等全程技术列为培训内容,提高中药材产业管理人员素质。
3.4着力推进技术创新,提高药材产品质量
一是规范种子、种苗生产繁育,从源头上抓好中药材种植生产。大宗药材种子繁育应由农牧、科技部门统一组织,建立中药材种苗繁育中心,开展传统品种提纯复壮和新品种引种推广,确保品种纯度和种子质量。
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引进现代中药材加工企业落户隆德,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重点扶持符合国家GMP技术标准的企业。同时,引导和鼓励中药材种植经营者,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AP)的要求,开展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种植,规范化采收加工贮存,提高中药材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是重点发展优势品种,走契约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道路,建设中药材质量安全检测控制中心和科技推广中心,整合县内外科技力量,聘请专家规划论证,加大基层技术骨干技术培养力度,推进中药材产业化发展。
3.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
一是结合当前本县的生态环境建设、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就业创业等工作,借国家政策的东风,大力发展黄芪、秦艽、黄芩等药材,引导林药、粮药间作等种植模式,既绿化了山川,美化环境,改善生态,又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二是出台奖补政策,引导产业发展。隆德县属宁南山区重点贫困县,中药材产业也被列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支持的项目之一,要围绕本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优惠政策,在税收、土地、人才、融资等方面给予优惠倾斜,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引导企业、农村经济组织、种植大户参与隆德县中药材产业的生产、加工、购销等环节,促进隆德县中药材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三是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保护野生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构建“百户加工、千户育苗、万户种植”的中药材产业格局,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本县中药材品牌效应。利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中药材产业方面的先进企业、领军人物、栽培技术、拳头产品,打造六盘山区道地中药材品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rencaibaoshe.com/zyjg/10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