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志药证解
命名
首先是远志本身的形态,它上面的苗是很小的,茎很细,叶也很细,有人叫它细草。上面看起来象细草,小草一样,但是下面的根系随着里面土壤沙石的状况,根却走的很远。古人发现这草拔了之后与其它草不一样,一般的草根在附近,而远志的草根走的很远很远。确切的说,你想挖远志的根要花很长时间,它的长度远远大于本身茎的高度。古人就认为这不起眼的小草,又那么细,它的目标将走向何方?古人就想虽然是小草,但志向高远,那就叫远志吧,意思是这小草的根走向远方。后世的人认为远志强身意志,这样理解是不对的。从远志本身的根系比较长,弯弯曲曲走的很远,你们要是去挖远志,就会发现远志的根走的很远。远志这种命名非常形象描述了远志的根很长曲折的特性,比本身长许多倍。从远志的命名知道与它的形色根茎有一定关系,从远志的根上找到起名的渊源。根据它的特性,它有什么效果?了解它的主证,远志肯定对增强人类智慧比较好。性味
味苦,温。远志味苦有清热的作用,清热泻火,燥湿;温,肯定不是寒药。味苦又温,苦味入心,苦温大部分入心,温是温通血脉。如果是味苦寒那就是清热泻火。味苦温肯定入心,并且温通血脉。从性味中可以了解这些。形色
《神农本草经》中没有太多的语言描述形态,是因为古人把本草命名的时候,已经把它的形态包括它的生长环境,就是我们说的时空场,药场已经作了全面的了解。远志的花是紫兰色,叶子很细,比竹叶还细,给人的感觉就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大约25-40厘米高,一尺多一点,并且是一年生。种子落地一年要生根,根一年生长25厘米,三年以上能长80-厘米。它的主茎高25-40厘米,三年到四年根能达到80-厘米,长了三四倍。也就是说远志看上去象小草,但根系非常发达。另外远志只有一个根系,主根系比较粗壮,但在土壤里弯曲盘旋走向远方,寻找适合它生长的土壤,水份养份的东西。在主根茎中有许多细的小毛绒,脉络一样的东西,非常细。许多人挖远志的时候经常把这细毛绒比头发还细的须根忽略掉。包括本草经都没有这样讲,其实这些细根可以走经络的,入窍的重要依据,这些须根也有作用,但在用途上基本不用须根,只用主茎根。远志的主茎根皮肉厚,有韧性所以韧皮肉质。它的颜色灰黄色,灰黄色为土色,土色入脾。韧皮肉质,肉的东西也与土有关系,象人的皮一样有韧性还有弹性,象人体的血管,有一定的关系,并且管道根茎中,有一层层的折叠纹,象我们的气管,血管。气管是一层一层的,横折纹都有,并且是一个管道。这是整个一个形象。凡是管道的东西都是容易通向人体的外壳。
远志的根茎有点清草气,稍微有点辛。清草气微辛的东西入肝,木气比较足,微辛就是有点刺激性辣味。新鲜的远志如果不用甘草炙,会刺激嗓子,有麻感。所以远志一定要用炮制,甘草配用,说明远志辛辣刺激性味对咽喉症状也要注意。清草气有人说是香气,香气的东西可多了,清草气是具有木气,木气可以入肝,清草气味辛就可以向上,可以入肝经,明目开窍效果;味幸可以开眼窍,眼睛就可以明目。春季出苗前或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挖取根部,除去残基及泥土,阴干或晒干。趁新鲜时,选择较粗的根用木棒搂松或用手搓揉。抽去木心,即为"远志筒";较细的根用棒捶裂,除去木心,称"远志肉";最细小的根不去木心,名"远志棍"。药场
也就是远志的时空场。远志喜欢冷,凉的环境中,所以南方就没有远志;特别耐旱,所以远志大部分长在中原和北方地区,特别寒冷的地方也不行。从药场特性得知,喜欢冷凉,远志具有一定的温性,不然无法对抗冷凉。忌高温,根易腐烂,说明不是大热之药。耐旱说明它不怕缺水,生命力强,沙尘土壤都能生存。咳逆
就是咳嗽中气往上冲的意思,气都喘不过来,说明肺部这气沉不到下面。这种咳逆象现代的支气管扩张,肺气肿。古人多聪明,药症的第一条就强调止咳逆。现代的一般人治咳逆都不会用远志的,用一些化痰的东西,都是被西化了。如中药学止咳化痰,跟西医的药理学一模一样。远志治咳逆说明远志肯定跟气管有关系,入肺经,入肺。但是怎么入肺,怎么治咳逆?因为远志的根茎韧皮肉质,抽去芯以后,远志的根韧皮肉质,有横皱纹,象气管,并且味辛,味辛可以宣发肺之肃降,味苦可以降。能苦能开能降,故而治咳逆,味苦则降,味辛则散。远志似气管形态上,治咳逆上气效果很好,对气管,支气管有选择性的效果。现代药理学化验,远志具有去痰的效果来理解这些,其实在《神农本草经》很早的时代,人们就知道用它,并且远志为第一味用药。在临床,不同程度感冒咳嗽中效果也非常好。有句话:但凡咳嗽有痰,气管扩张,声音很响,用远志效果也很好。伤中
就是在体薄弱的情况下,过度用力,伤到脾胃,整个腹部的肌肉和经络。这和中气虚弱还不一样,是局部性受损,伤中以后用劲使不上,隐隐作痛。古代的人没有现代这么方便,搬石头用力很容易出现伤中的现象。远志的主根粗壮,并且很长,韧皮肉质,所以它通管道经络的效果也很好,修复人体的经络和管道效果也比较好,并且根茎灰黄色入脾,综合作用下,通经活络,以其形补其形,通管道,这样对伤中的效果就比较好。补不足
指对身体虚的各种情况都可以,因为远志韧皮肉质,土黄色具有补脾的效果,直接让人体不足的地方补平,另外远志这么小的小草,长这么粗大的根说明远志的能量比较强大,也就是生命力,能量比较强大。不足不是虚,就是气不够用,老是疲乏,力不从心的感觉,是气不足,还没达到虚的地步,用现代的话是亚健康,都可用远志来治。袪邪气
远志味苦温微辛,有清草香气,辛可发散,苦可降,温可温通。一些邪气如寒气,风气,湿气,都可以去除掉。辛可去风,苦可燥湿,温可去寒,所以它袪邪气也是可以的。这是根据性味可以祛邪气的效果。利九窍
如果利用形色去理解利九窍是不太好。其实我们也不是全根去用的,新鲜的远志把皮拔一下,把里面的木芯去掉,象一根管道,整个远志就象一根管道,象我们买的水管一样,从远志的主根茎部走向远方,古人认为去芯之后象空筒样的东西,更容易通窍,有一主根,其余都是细细状的根须,有通经活络的效果,也有利于九窍。远志根似管似空,弯延曲折,周围有细根细须,可以通利九窍。益智慧
根据远志的情况进行推绎和延伸的效果。远志这么不起眼的小草,根长的这么发达,开着紫兰色的小花,这草有智慧,有生命生存的智慧。这是远志很神奇的地方,它的根走向有水的地方。如果想知道哪里有水,潮不潮湿,就看远志的根往哪个方向长。它的根永远都是朝着有水的地方长;另外是向土壤比较肥沃的地方长,远志也是多年生草木植物,还想吸取营养,达到继续生长。古人认为远志的根茎会自动把石头避开,不象其它植物一样把石头包起来。这地方有石灰,石灰指的是沙土,把石灰避开,在缝隙中穿来穿去。如果你挖过远志,会觉得远志太有智慧了。古人认为远志这么聪明,要是吃了,会不会增加智慧?现代的人把远志当成补肾强壮的东西,你找根据找不着,味苦温微辛,对补肾壮阳没有什么效果,后来一本书说了,谁都明白,就是不说,原来远志的根茎粗壮,而且长的很长很远,象男人的阳物,有可能会增大,增长。许多中医补肾壮阳的,长大长粗都用远志的配方。许多古人包括现在学中医的人根本不了解远志,远志明明是止咳上逆,益智慧有关系,后来看到那些方,凡是补肾的,补肾壮阳的,春药都加上远志,补肾强精,到底有没有这效果?它的效果真不是这个效果。耳目聪明
第一是管道,有清草气。清草气可以入肝,也是香气,香气可以辛散开窍,开窍能力最强。头上最易开的窍是眼窍和耳窍。清草之气最易开眼睛的肝木之窍,眼睛和耳朵是水生木的关系。眼睛亮了肾功能就好,肾功能好就眼聪目明。看一个人肾功能好不好,就看他眼睛亮不亮,耳朵好不好使。一个肾虚的人眼睛不亮,耳朵也不好使,近视除外。另一个与管道有关系,凡是窍都是与管道相通。治不忘
就是人的忘性大,可以吃远志就不忘了。从其根茎之形状,感叹远志这小草,其目标之远大,志向不会忘记自己每天生存在干什么,后世认为远志治不忘是由其形态决定的。我们也要多吃远志,以其形补其形,以其气补其气增强自己的记忆力。强志倍力
既然小草这么厉害,生命力又这么强,根系又这么长,说明它的生命是有智慧的。因为没有挖过远志,对它强志倍力很费解。你要是从字面意思考虑这植物,脑子想坏都想不到强志倍力,耳聪目明。如果你去挖一棵远志,这么一个小草,根系这么发达,如果不开花的话,你就认为是一根小草,野草没啥用,当你挖开的时候就明白了,你要用手一根一根认真挖,你会发现远志非常聪明,它的根曲曲弯弯的,容易挖,长的地方与土壤和沙石之间有缝隙,利于它生长,所以挖的时候很容易挖出来,还有一个智慧是耐旱的时候,它的皮肉变的很薄,阴雨天水份充足的时候,它的皮肉变的很粗壮。古人认为远志在生长环境中耐干旱,这么有智慧,就好像有人故意把它的根茎绕开石缝,绕开石头,显得很聪明一样,有一定的灵性,古人认为吃这样的远志就可以强志,一到两三年长这么长,说明远志的生命力,能量强大,吃完之后增强自己的能量。大家知道种子的力量,根茎的力量都是很强大。他们认为可以强志。久服,轻身不老
只要看到久服的人,有人讲久服,说是中药乱治,决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吃,也不是十年八年,起码是若干代或若干年。《神农本草经》古代早已失传,有人说东汉成书,不管什么时候成书,这么详细记录,这种记录说明以前《神农本草经》非常详细,不是一时半会,至少上千年,在《神农本草经》之前,都有上千年甚至上万年。久服,我们不用考虑到现在有些西医讲中药有毒,单独吃一个都会中毒。但是久服轻身不老不就早死了。远志味苦温看似不平,不甘,但是也会久服轻身不老。主要体现在有智慧,象一棵不起眼的小草,但会增强我们的智慧。还会不忘,不忘就是头脑里面的东西,如我们藏亼门的藏象子居于脑,元气元灵,直接补灵气。这个地方风水好不好,就看长不长小草。久服轻身不老,这些都是,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另外搬石头伤中也就好了,咳嗽上逆也好了。藏曌用量解
现在有人把远志定为有小毒,因为它微辛,有刺激性,辣味。治病就利用这辛味,所以不要轻易炮制。但是为了安全起见,用甘草水泡一泡,还是有必要的。泡过之后它还是有点麻,比之前还是好一些。不泡的话,生嚼麻麻的,喝点水下去就好了,不像半夏一样吃完嗓子麻的不行。远志的清草气微辛治咳逆,还得用这辛味来治,但远志必须和甘草加在一起。如果没有甘草,用远志一味药治,得用蜂蜜,“蜂蜜加远志你看咳嗽治不治”。有的人咳嗽吐痰非常严重,你用远志加点蜂蜜煮一煮,嗓子麻麻的,辣辣的,凉嗖嗖的,咳嗽的痰一下就吐出来了,咳嗽就止住了。新鲜的一把15-30克左右,在中药配伍中一定要和甘草配,没有甘草一定蜂蜜配。现在的本草剂很怕中毒,3克,5克,在配伍中用,单独使用一定要15-30克左右,或者在一些特殊的咳逆的病,比较严重,以咳逆主症,首先要用远志。告诉大家一个不用望闻问切,一上来只问病在哪的办法:打开《神农本草经》前三个是药的主要功效,后面的次效,下面的一些其它功效,然后三味四味五味药配在一起,你已经是张仲景再世。如果再懂一点性味化合,味苦温辛,稍加配合,简直成名方。把《神农本草经》读完再读《伤寒杂病论》再读古代的方,尤其东汉以前的古方,基本上仿照《神农本草经》做的,为什么张仲景的方是经方,后世叫时方?伤中的用量不宜大,远志可以入酒,用酒煮一煮,一般用10-15克左右。补不足量不能太大,因为草看起来小,但功力强大,稍微用一点,嘴上都麻嗖嗖的,说明功力强大,5克左右。除邪气10克左右。利九窍,这个有讲究,利九窍得看哪个窍,前段时间讲的是通九窍。治九窍观察病较多,眼睛,耳朵,鼻子,嘴,下面肛门,妇科病,男性病都治。说明远志是个好的药引子,治眼睛用远志,治耳朵用远志,治鼻子用远志,无论怎样讲都能说的通。如治鼻炎用远志也是利九窍,清草气味辛,正好香辛开鼻窍,所以治鼻炎。口腔溃疡,味苦可入心,降心火,清草味辛散口腔之火,也能治口腔溃疡。下面肛门就是管道,远志的末端是走的地方,肛门,所以痔疮可治,专治无名肿毒,外科疮疥,排毒不畅用远志。后世九窍理解不了。现在的中药学中远志可治外科病,排脓,消毒散结,其实就是个利九窍的效果,管道非常有助于排毒,把毒排出去。如女性的妇科病,男科泌尿系统尿道,肾结石也治,妇科病也治,性功能不行也治,后世把利九窍,远志的功能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一般来说上面的几个窍用量轻一些,一般1-9克左右,下面的几个窍用量9-15克左右。益智慧,一般不入汤药,有的磨成粉吃,有的地区当成一个好的补药,磨成细粉口服,这个量很小,0.5-1克左右。复方剂时量可大一点。耳目聪明,入散剂,散丸比较好,适量,入汤药也可以,入汤药用量9克左右。不忘,可以入汤药9克左右。强志倍力入丸药。久服轻身不老,可以熬成远志膏,远志加点甘草蜂蜜酒,据说可以治咳嗽,风寒湿气,对性功能方面有好处。其实在临床中用远志的时候,除了这些之外,在中风和痴呆症方面比较好。咳逆伤风比较正常,对一些肺气病,支气管炎。伤风是治邪气,配合其它一些来治,中气不足的人,配点远志效果更好一些。补不足,治邪气把邪气压下去,散开了,病自然就好了,这种补不足治邪气是那种并不是很严重的病。伤中在过去是很常见的问题,现在不太常见了,不用出那么大力了。补不足治邪气很常见,经常吃点远志有补益作用。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现代长期用脑的人也有用处,另外一些修行人也有用,如学佛教,道教的。想想利九窍这些功能治咳逆,伤中,有的人练功练错了练叉气了,走火入魔了,也是咳逆伤中的表现,所以远志久服修复内伤的好药。对炼功很重要,现代的人开口闭口搞修行,自己一身病,尤其那些搞保健品的,自己一身病不治,修行的人也是这样子,一坐那打坐,就咳嗽,气上逆,怎么长智慧?远志是修行人常吃的药。历代药证
安神益智,解郁。治惊悸,健忘,梦遗,失眠,咳嗽多痰,痈疽疮肿。①《本经》: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②《本草经集注》:杀天雄、附子毒。③《别录》:定心气,止惊悸,益精,去心下膈气、皮肤中热、面目黄。④《药性论》:治心神健春,坚壮阳道。主梦邪。⑤《日华子本草》:主膈气惊魇,长肌肉,助筋骨,妇人血噤失音,小儿客忤。⑥王好古:治肾积奔豚。⑦《纲目》:治一切痈疽。⑧《滇南本草》:养心血,镇惊,宁心,散痰涎。疗五痫角弓反张,惊搐,口吐痰涎,手足战摇,不省人事,缩小便,治赤白浊,膏淋,滑精不禁。⑨《本草再新》:行气散郁,并善豁痰。历代方证
①心气不足,五脏不足,甚者忧愁悲伤不乐,忽忽喜忘,朝瘥暮剧,暮瘥朝发,发则狂眩:菖蒲、远志(去心)、茯苓各二分,人参三两。上四味,捣下筛,服方寸匕,后食,日三,蜜和丸如梧桐子,服六、七丸,日五,亦得。(《古今录验》定志小丸)②治神经衰弱,健忘心悸,多梦失眠:远志(研粉),每服一钱,每日二次,米汤冲服。(《陕西中草药》)③治久心痛:远志(去心)、菖蒲(细切)各一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温服。(《圣济总录》远志汤)④治痈疽、发背、疖毒,恶候浸大,不问虚实寒热:远志(汤洗去泥,捶去心)为末,酒一盏,调末三钱,迟顷,澄清饮之,以滓敷病处。(《三因方》远志酒)⑤治喉痹作痛:远志肉为末,吹之,涎出为度。(《仁斋直指方》)⑥治脑风头痛不可忍:远志(去心),捣罗为细散,每用半字,先含水满口,即搐药入鼻中,仍揉痛处。(《圣济总录》远志散)⑦治气郁成鼓账,诸药不效者:远志肉四两(麸拌炒)。每日取五钱,加生姜三片煎服。(《本草汇言》)⑧治小便赤浊:远志半斤(甘草水煮,去心),茯神(去木),益智仁各二两。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临卧枣汤送下。(《朱氏集验医方》远志丸)⑨治吹乳:远志酒煎服,滓敷患处。(《袖珍方》)⑩善忘症。取远志为末,冲服。⑾胸痹心痛(逆气膈中,饮食不下)。用远志、桂心、干姜、细辛、蜀椒(炒)各三两,附子二分(炮),一起捣细,加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米汁送下。一天服三次。如不见效,可稍增加药量。忌食猪肉、冷水、生葱菜。此方名小草丸。⑿喉痹作痛。用远志肉为末,吹扑痛处,以涎出为度。⒀脑风头痛。把远志末吸入鼻中。⒁吹乳肿痛。用远志焙干研细,酒冲服二钱。药渣敷患处。⒂各种痈疽。用远志放入淘米水中浸洗过,捶去心,研细。每服三钱,以温酒一杯调澄。清汁饮下,药渣敷患处。⒃小便赤浊。用远志(甘草水煮过)半斤,茯神、益智仁各二两,共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枣汤送下。远志考古
1.《本草纲目》:远志,入足少阴肾经,非心经药也。其功专于强志益精,治善忘。盖精与志,皆肾经之所藏也。肾经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灵枢经》云,肾藏精,精合志,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夭。又云,人之善忘者,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肺虚,虚则营卫留于下,久之,不以时上,故善忘也。陈言《三因方》远志酒治痈疽,云有奇功,盖亦补肾之力尔。2.《本草汇言》:沈则施曰:远志同人参、茯苓、白术能补心;同黄芪、甘草、白术能补脾;同地黄、枸杞、山药能补肾;同白芍、当归、川芎能补肝;同人参、麦冬、沙参能补肺;同辰砂、金箔、琥珀、犀角能镇惊;同半夏、胆星、贝母、白芥子能消惊痰;同牙皂、钩藤、天竺黄能治急惊;同当归六黄汤能止阴虚盗汗;同黄芪四君子汤,能止阳虚自汗。独一味煎膏能治心下膈气,心气不舒。独一味酿酒,能治痈疽肿毒,年久疮痍,从七情郁怒而得者,服之渐愈。3.《本草正》:远志,功专心肾,故可镇心止惊,辟邪安梦,壮阳益精,强志助力。以其气升,故同人参、甘草、枣仁,极能举陷摄精,交接水火。4.《药品化义》:远志,味辛重大雄,入心开窍,宣散之药。凡痰涎伏心,壅塞心窍,致心气实热,为昏聩神呆、语言蹇涩,为睡卧不宁,为恍惚惊怖,为健忘,为梦魇,为小儿客忤,暂以豁痰利窍,使心气开通,则神魂自宁也。又取其辛能醒发脾气,治脾虚火困,思虑郁结,故归脾汤中用之。及精神短少,竟有虚痰作孽,亦须量用。若心血不足,以致神气虚怯,无痰涎可祛,即芎归味辛,尚宜忌用,况此大辛者乎。诸《本草》谓辛能润肾,用之益精强志,不知辛重暴悍,戟喉刺舌,与南星、半夏相类。《经》曰,:肾恶燥,乌可入肾耶。5.《医学衷中参西录》:远志,其酸也能翕,其辛也能辟,故其性善理肺,能使肺叶之翕辟纯任自然,而肺中之呼吸于以调,痰涎于以化,即咳嗽于以止矣。若以甘草辅之,诚为养肺要药。至其酸敛之力,入肝能敛辑肝火,入肾能固涩滑脱,入胃又能助生酸汁,使人多进饮食,和平纯粹之品,固无所不宜也。若用水煎取浓汁,去渣重煎,令其汁浓若薄糊,以敷肿疼疮疡及乳痈甚效、若恐其日久发酵,每一两可加蓬砂二钱溶化其中。愚初次细嚼远志尝之,觉其味酸而实兼有矾味。后乃因用此药,若末服至二钱可作呕吐,乃知其中确含有矾味,是以愚用此药入汤剂时,未尝过二钱,恐多用之亦可作呕吐也。6.《本草正义》:远志,味苦入心,气温行血,而芳香清冽,又能通行气分。其专主心经者,心本血之总汇,辛温以通利之,宜其振作心阳,而益人智慧矣。古今主治,无一非补助心阳之功效,而李濒湖独谓其专入肾家,未免故为矫异,张石顽和之,非笃论也。《本经》主咳逆,则苦泄温通辛散,斯寒饮之咳逆自平,此远志又有消痰饮、止咳嗽之功,《别录》去心下膈气,亦即此意。《外台》载《古今录验》胸痹心痛一方,中有远志,颇合此旨。《三因方》治一切痈疽,最合温通行血之义,而今之疡科,亦皆不知,辜负好方,大是可惜。颐恒用于寒凝气滞,痰湿入络,发为痈肿等证,其效最捷。惟血热湿热之毒,亦不必一例乱投,无分彼此耳。远志能利血之运行,而以为心家补益之品者,振动而流利之,斯心阳敷布而不窒滞,此补心之真旨也。然温升之品,必不宜于实热,如误用于热痰蒙蔽心包之证,得毋益张其焰。又所谓安魂魄,定惊悸者,亦谓补助心阳,则心气充而魂梦自宁,惊悸自定,非养液宁神以安宅者之可比。如因热生惊,及相火扰攘,而亦与以温升,其弊亦与痰热相等。又有远志能交通心肾之说,则心阳不振,清气下陷,及肾气虚寒,不能上升者,以远志之温升,举其下陷,而引起肾阳,本是正治。然人不察,每遇肾阳不藏,淫梦失精等证,亦曰此属坎离之不交,须以远志引之,使其水火交接,则相火愈浮,肾愈不摄,利九窍者适以滑精窍,益精者将反以失精矣。远志药毒
影响胃部健康如果有胃炎或者胃溃疡的患者千万不能够进行服用远志,它对于胃炎和胃溃疡患者具有很大的危害,能够使我们的胃炎更加严重,有的时候还会引发胃癌,所以说有胃炎,胃溃疡的朋友们千万不要吃,真的会威胁到我们的身心健康,极大地影响到我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对于胃部不太健康的朋友们来说,对于这样的中药材是一定要小心谨慎的,如果我们吃的太多了,那么无疑是不利于自己健康的,需要谨慎哦。产生依赖性长期服用远志会产生一定的依赖性,比如说在晚上睡眠的时候,如果睡不着了,经常服用这种药物的话,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强大的依赖性,大家都知道凡是要药物必有三分毒素,所以说在没有必要服用的情况下,千万不要过度的进行服药,否则会极大地影响到我们的睡眠,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甚至是会导致我们产生依赖的,这无疑是不利于我们健康的,因此我们不能每天都使用这样的方法来帮助我们安神助眠。影响智力发育长期服用远志会产生神志不清的感觉,影响了我们的智力发育,使我们的记忆力越来越下降,这种药物最好不要长期进行服药,不但他的依赖性非常严重一些,对于我们身体免疫力也是不好的,所以说大家必须要很好的进行服用,要在合理的正规的程度之下进行服用。过敏反应使用不当时容易引发患者出现面部潮红、皮肤过敏以及下颚麻木等多种不良反应,严重时可能会使人体中毒,不过副作用会在停药之后逐渐缓解消失,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过大的损伤。远志药膳
远志枣仁粥原料:远志肉、炒枣各10克,粳米50克。坐法:先将粳米投洗干净,放入锅内用清水煮粥。开锅后放入远志、枣仁,煮熟即可。此粥可在晚间作为夜宵食用。药膳功效:此粥宁心安神,对于心血不足、痰扰于神而引起的惊悸健忘、不寐多梦等症具有良好的缓解效果。远志酒原料:远志10克,白酒克。做法:先将远志研成末状,浸入白酒。浸泡3日即可饮用,每日服用1小盅。药膳功效:此酒安神益智、消肿止痛,适用于治疗惊悸失眠、迷惑善忘、痈疽肿毒等症。远志汤远志10克,水煎30分钟,取汁,一日内分2次温服。主治惊悸失眠、梦遗等症。安心汤远志、甘草各10克,人参、茯神、当归、芍药各15克,麦冬50克,大枣20克,将诸药一同入锅,水煎30分钟,取汁即可。每日1剂,分3次温服。主治产后心悸、虚烦气短。远志丸远志、石菖蒲各30克,茯神、人参、龙齿、白茯苓各15克,将上述药物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日三餐后用温开水送服,每用9克。有安神养心之功效。远志小米粥远志3克,小米50克,将两味放入锅中,加水熬煮成粥,每日早晚食用。远志鸡蛋汤远志5克,鸡蛋克,葱花5克,水发木耳50克,食盐、味精各1克,香油3毫升,做汤佐餐。安神定志茶石菖蒲、远志各6克,茯苓、人参各3克,蜂蜜5克,将几味放入杯中,以沸水冲泡,加盖闷15分钟即可饮用。七情和合
(1)配石菖蒲
石菖蒲味辛气温,芳香利窍,益气除痰,善于开通心窍。《重庆堂随笔》云:“石菖蒲舒心气,畅心神,怡心情,益心志,妙药也。清解药用之,赖以祛痰秽之浊而卫宫城,滋养药用之,以宣心思之结而通神明。”远志味苦而温。能祛痰开窍,安神益志,《药品化义》云:“远志,味辛重,大雄,入心开窍,宣散之药。凡痰涎伏心。壅寒心窍,致心气实热,为昏聩神呆,语言蹇涩,为睡卧不宁,为恍惚惊怖,为健忘,为梦魇,为小儿客忤,暂以豁痰利窍,使心气通则神魂自宁也。”二药同入心经,均具祛痰开窍之功,然石菖薄偏于辛散以宣其痰湿,而远志偏于苦降以定上逆之痰湿。配伍同用,相济奏效,使气自顺而壅自开,气血不复上菀,痰浊消散不蒙清窍,神志可清明,最宜用于痰气上冲,心窍不开所致的神志不清,昏懵不语或癫狂惊痫及痰浊气郁影响神明的一系列症状。
(2)配朱茯神
朱茯神宁心安神,远志交通心肾,安神益志。心阳下交于肾,肾阴上承于心,水火相济,则寐安脑健,神清志明。两药配伍,安神定志之功力倍增且一偏于安神宁心兼健脾渗湿,一偏安神益智兼散郁化痰,对神志不宁,心肾不交之惊悸,少气及失眠尤效。
(3)配酸枣仁
配枣仁养心益肝,安神敛汗;远志肉安神益智,养心助脾,交通心肾。阴血不足,以致“阳亢不入于阴,阴虚不受阳纳。”可呈夜寐不安,时而惊悸胆怯。当治宜滋阴养血,使阴血充盈,心肝得养而神安惊止,阴阳济而睡眠宁。两药相伍,既滋阴养血,又交通心肾,善治肝血不足,心肾不交之失眠,惊悸,胆怯及妇人脏躁症。
(4)配莲子心
莲子心清泄心热而交通心肾,善治心火妄动,不能下交于肾之阴精失守,远志肉能通肾气,上达于心。而安神益智。两药合用,既清心热又能益肾志而交通心肾,颇宜用治心肾不交,心火上炎诸症。
(5)配桔梗
桔梗味辛苦,性平,入肺经,宣肺祛痰且可排脓疗痈,古有桔梗“诸药舟辑,载之上浮”之说。远志味辛苦,微温,归心肺肾经,散郁化痰并能消肿止痛。两药伍同,理气解郁,宣肺祛痰力增,宜治肺热燥咳,痰多壅滞。
远志药理
1、祛痰作用
远志具有祛痰作用。远志含植物皂甙,这种成分能刺激胃粘膜,引起轻度恶心,因而反射地增加支气管的分泌而有祛痰作用。
2、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1)镇静、抗惊厥作用
远志根皮、未去木心的远志全根和根部木心对巴比妥类药物均有协同作用。(2)促进体力和智力的作用
(3)抗痴呆和脑保护活性
3、利尿作用
远志皂苷不仅有消除水肿作用,还具有利尿作用,如果与保泰松合用,其利尿作用将增强,效果更好。
4、抑制酒精吸收和肝保护活性
远志具有抑制酒精作用。远志中的皂苷类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酒精在体内的吸收。
以上四点知识远志的一些实用的作用,除了上述作用,远志还具有促进小肠运动、抗眩晕等作用,应用方面非常广泛,使用得当,可以给大家解决很多困扰。
如果配伍精当,生远志可以灵活运用。但现代一般中医认为远志生品“戟人咽喉”,要求炮制,利于安全。关于远志炮制,研究试验如下:古代炮制法南齐时代就有“去心”(《鬼遗》)用法。至南北朝刘宋时代提出“用时须去心,若不去心,服之令人闷”。用熟甘草汤浸(《雷公》),此法沿用至今。此外宋代增加了炒黄甘草煮、生姜汁炒(《普本》)、酒浸(《鸡峰》)、焙制、酒洒蒸(《局方》)、姜汁淹、酒蒸炒(《心因》)等方法。明、清时代又增加了小麦炒、干姜汁蘸焙(《普济方》)、灯心煮(《奇效》)、甘草、黑豆水煮后姜汁炒(《入门》)、猪胆汁浸过,晒干,姜汁制(《回春》)、米泔浸、米泔煮(《准绳》)、微炒(《正宗》)、炙制(《金鉴》)、炒炭(《治裁》)等炮制方法。近代炮制法远志的炮制方法,近代以来,全国各地尚有“蜜制”、“朱砂制”、“炒制”、“蒸制”、“制炭”、“生姜、甘草制”、“麸制”等制法。现行《药典》收载有远志和制远志两种饮片规格的炮制方法。甘草制:取甘草,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加入净远志,用文火煮至汤吸尽,取出,干燥,每远志千克,用甘草6千克。可以减少“戟人咽喉”,增强祛痰作用,更加“主咳逆”。蜜制:取炙远志加炼熟的蜂蜜与开水少许,拌匀,稍焖,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即得,每远志千克,用炼蜜20千克。不仅减少“戟人咽喉”,增强“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藏曌傳承亼毉藥道??歸摄藏修游息
转载请注明:http://www.rencaibaoshe.com/zyzn/11427.html